大寒时节海棠香

济南时报 2020-01-20 13:53 大字

□尚启元

大寒,是四季之尾,二十四节气的终点。民谚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防风保暖,杀猪过年。

唐代齐州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了包括济南在内的一些北方风俗,尤其是节日前后的各种制作,“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立春进春书,以青缯为帜,刻龙像衔之,或为虾蟆。”

可见,济南这座城市从古至今,风俗文化的丰富性。

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在《元沙院》诗词中,描写大寒节气写道:“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品读完这句诗词,哪是一个“冷”字了得。

在济南大明湖北岸有一座南丰祠,就是为纪念曾巩而建。曾巩对济南情有独钟,用诗词描写了趵突泉、大明湖、华不注山等济南的山川美景。

熙宁四年(1071年)夏天,曾巩来到济南任齐州知州。当他只身一人站在一池池泉水前,眼前一幅“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内心一定会不由得感叹。中国古代的诗人自古以来,喜好游山玩水,咏歌大好河山,济南泉水别样的风光,让初来乍到的曾巩大饱眼福。曾巩写的关于济南的诗文作品也最多。据统计,曾巩《元丰类稿》一书中所收录的其作于齐州的文章有十余篇、诗达七十余首,占全部诗文的六分之一,其中题咏济南风物胜景的也有五六十首。

如今,在济南珍珠泉泉畔有一棵千年海棠,它的闻名与价值不仅与其千年的树龄分不开,还与同时代的文学家曾巩息息相关。因为相传这棵海棠为曾巩亲手所栽。曾巩任齐州(济南)知州的时候,在珍珠泉畔建有别墅“名士轩”,千年海棠就是当年所留下的。每年的三四月份,海棠一树的繁花,成为珍珠泉大院里的一大奇观。因为历史久远,生长旺盛,所以被称为“北方海棠之冠”,这也是省城济南千年古树中唯一的一棵海棠树。

不过,在2002年5月1日之前,济南市民能目睹这棵海棠的机会并不多,因为珍珠泉大院一直对外关闭。这个坐落在济南老城中轴线上的园林建筑,曾是元朝济南公张荣建造的宅邸,明朝朱见潾的德王府,清朝山东巡抚周有德的衙门,到后来,成为了山东省直机关第一招待所。普通的市民只能作为过客站在正红朱漆大门前,想象里面的风光。

2002年5月1日之后,珍珠泉大院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这所昔日的王府园林向广大人民群众敞开,使他们能在闲暇之时,漫步于这碧水绿荫的古老园林中。院内清幽,小桥流水,亭榭楼阁,茂木修竹,构成一幅秀美画卷。水泄击石,泉水叮咚,虫鸣鸟啼,交织出一曲悦耳的旋律。珍珠泉的水,如玉带一般,将院里的古亭、假山、古树、古宅连接了起来,穿过嶙峋的怪石,抚摸着飘扬的垂柳,缓缓地流入户户泉城人家。当然也可以亲眼目睹这棵千年海棠。

试想,曾巩漫步于园林之中,品阅着蕴藏在一梁一柱、一墙一瓦、一草一木之中的文化精神,是多么的悠然自得。

曾巩在济南担任知州期间,主持修建了北水门。在《齐州北水门记》一文中,曾巩介绍,济南泉水众多,这些泉水汇流至齐州城的西北处,该处修有城门以排泄积水。但如果遇上大雨,城外积水暴涨,人们就不得不用荆苇编网,装上泥土挡住,防止城外的水流入城内。但这样既不牢固,又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072年,曾巩组织人员利用原来的城门,修建了水闸,根据水量的多少来开闭,解决了城北的水患。曾巩还主持修筑了“百花堤”,沿百花堤修建了7座各具风格的石桥,形成“七桥风月”的美景。

此外,在齐州期间,曾巩还积极推行王安石新法,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重视发展教育,恢复汉以来的《尚书》之学;在集役疏浚黄河时,由三丁出一夫改为“九丁出一夫”,大大减轻了百姓的劳役负担。

曾巩在济南任职不到3年,但他推行的仁政深得人心,齐州百姓对他爱戴有加。在曾巩调离济南之时,“州人绝桥闭门遮留”,曾巩只好趁着夜间悄悄出城。

济南的百姓并未忘记这位造福一方的好官。济南人民先后在千佛山和大明湖东北岸修建了曾公祠。2009年,大明湖扩建工程中,在湖的东部修筑了“曾堤”,并再现了“七桥风月”景观。

一千年过去了,沧海桑田。曾巩与济南,中间隔着的,是涓涓流淌的泉水,还有那一棵散发着香气的海棠。

新闻推荐

轨交二期6条线力争今年全开工 总距离近160公里,计划2025年成网覆盖全市主要客流走廊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济南代表团团组会议正在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新时报记者郭尧摄1月19日上午,在山东省十三届...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