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化解 诉源治理 诉调对接 市中区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济南日报 2019-11-29 11:32 大字

法官马小舒(中)做调解工作。市中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市中区诉调智能化应用系统。大观园街道办事处诉调对接工作室人民调解员做调解工作。

近年来,市中区法院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大做强诉调对接工作,形成了以诉调对接中心专人诉前化解为引领,以辖区街办“诉调工作室”调解为延伸,以特定类型案件行业调解为补充的诉调对接工作格局,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今年1—10月,该院共计受理民商事案件10804件,当事人申请诉前调解案件3240件,调解成功792件;受理速裁案件4481件,结案3147件,速裁法官人均结案1049件,有效缩短了案件的办理时间,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诉前调解为先导把矛盾化解在诉前

10月21日,在市中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正在进行调解。这是一件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一年前,王某因自己经营的小卖店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向张某借款5万元,说是3个月还,但一直没能还上。前一段时间两人协商起这件事时谈得不愉快,张某一气之下将王某诉至法院。立案庭的调解法官了解到两人诉争的缘由后,决定将案件引导至诉调对接中心解决,调解法官、人民调解员就张某与王某之间的纠纷认真进行分析,经过2个小时的释法说理,纠纷成功化解。

案件解决后,张某给诉调中心法官马小舒寄来了感谢信,他写道:“我和张某是老乡,也是多年的朋友,来济南十几年来一直是相互帮助,从未想过因为这点儿钱打起了官司,现在想想,真是一时冲动。感谢马法官从中做的工作,不然,我们法庭上见了不知道以后咋相处。感谢市中区法院和马法官!”

2017年,市中区法院在新启用的诉讼服务中心大楼上,拿出一整层楼打造了“一站式”诉调对接中心。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置了指导分流室、人民调解室、法官工作室、司法确认室等9个工作室,成立了以员额法官为中心的诉前调解团队,精心挑选了业务精湛、亲和力强的3名调解法官全面配合员额法官进行调解工作,并设立了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此外,诉调对接中心还配置了3个速裁团队,确实无法通过诉前调解结案、争议不大的案件进入速裁程序解决。通过诉前化解的方式,36.46%的案件诉调调解或速裁结案,实现了诉前化解和繁简分流。

诉调对接工作室设在居民家门口

7月3日,家住大观园街道的小英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位于大观园街道办事处的诉调对接工作室,在这里工作的贾英华、李晓燕两位调解员接待了她。

这是一件离婚案件纠纷,小英的丈夫小王向法院提起了离婚之诉,因当事人家住大观园街道,案件被从院里委派到位于大观园街道的诉调对接工作室。在诉讼之前,这对小夫妻已经冷战了两年,“我已经两年没见到他了,当时他要离婚,我不同意,他竟然动了菜刀!”小英对两位调解员哭诉道。就这样,两位调解员听小英哭诉了两个多小时。小英走后,贾英华和小英的丈夫小王通了电话,了解了双方的矛盾所在,又到小英的家中找其公婆和父母了解情况,感觉双方隔阂太深,冷战又太长时间,和好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是,双方对孩子都有很强的责任心,为了孩子双方还有坐下来和解的可能性。经过几次背靠背工作,这天,小英和小王终于同时出现在调解室里,两年没回过家的小王首先向小英道歉,两人同意和平分手,最后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就孩子和财产做好了妥善安排。离开时,小王提出和小英一起回家看看孩子,小英同意了。看着两人一起离开的背影,贾英华觉得,自接受这份工作以来对自身使命懵懵懂懂的她瞬间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这之后,贾英华经常关注朋友圈里的小英。离婚前,小英在朋友圈里出现时都是对命运不公的叹息,但离婚后,小英却一天天阳光起来。9月份,小英的女儿上了幼儿园,孩子的奶奶每天帮助小英接送孩子。看着小英一家人其乐融融,贾英华工作更起劲了。

2017年,面对案件数大幅增长的现实,市中区法院敏锐地意识到,仅仅依靠内部挖潜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必须把诉调对接工作向外延伸,而这一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来完成。在确立这一工作思路后,市中区法院立即向区委、区委政法委作了汇报,得到了区委和区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2017年7月25日,市中区委办公室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提供支持。根据该意见,市中区法院先期与大观园街道办事处、十六里河街道办事处、王官庄街道办事

处签署协作备忘录,在这三个街办创设“诉调对接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聘请2名人民调解员开展诉前的委托调解工作。

市中区法院经过多次与区司法局协商,2018年上半年对在辖区街办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初步达成一致意见。今年3月,市中区法院与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共同出台《市中区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确定了诉调工作专职人员的招聘、职责范围、工作开展方式、考评方式等,特别是规定通过市委政法委的政法专线,实现委派、委托调解卷宗材料的全网上流转。市中区法院和区司法局联合向社会公开招聘40名人民调解员,经严格笔试、面试,一老一少搭配组合的全部调解员已确定并分配到位。6月,辖区17个街办诉调对接工作室正式成立,电脑、扫描仪等硬件设备配备齐全,政法专线全部连通,开始接收院里委派的诉前调解案件。

随着17个诉调对接工作室的正式投入运行,每天,委派调解函都通过政法专线发至各个诉调对接工作室,这些工作室与院内诉调对接中心的诉调对接团队遥相呼应,形成诉前调解的强大合力,最大化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彻底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行业调解助力矛盾纠纷专业化化解

9月23日上午,家住七贤街道的刘大爷来到市中区法院陡沟法庭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室,专程感谢王燕法官帮他要回了交通事故赔偿款。

今年8月,王大爷在一次过马路时被撞伤。为了索要赔偿款,一辈子没与法院打过交道的他第一次走进了法庭。原本以为自己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战,没想到案件很快就给调解了。从起诉到收到赔偿款,仅仅用了8天的时间。王大爷紧紧握住王燕的手,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市中区法院审管办主任梁伟告诉记者,像王大爷这样的交通事故受害人,80%都能在该院短时间内达成调解协议并获得赔偿。这种诉讼体验,要归功于该院创建的全省首个“保险调解日”制度。

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由于受害人在事故中一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双方当事人诉讼中往往对抗激烈,再加上保险公司往往不认可调解协议,导致此类案件调解率非常低,化解难度非常大。为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的快速化解,早在2012年,市中区法院经过多次与平安保险山东分公司沟通交流,研讨确定该类案件的调解工作路径,按照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是否进行了明确划分、当事人对责任划分有无异议等标准将案件划分为5种类型,确立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调解的5条基本原则,分情况灵活化处理。

为了使对话与协商经常化、制度化,保障调解工作更好进行,同时,进一步节约诉讼资源和成本,避免当事人多次、重复到庭,双方一致同意将每周二定为“平安保险调解日”。2012年4月,全市法院首个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室在该院设立,保险纠纷调解理赔驶入了快车道。

记者注意到,该院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室内,为保险公司调解、理赔便利所提供的设施一应俱全:开通了外网,配备了专用的电脑和打印机,还利用该院开发的“网上法院”系统,与保险公司进行网上诉讼材料的送达及证据材料的传输;利用在线互动及时向当事人告知有关事项,减少当事人往返法庭的次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平安保险公司也开发了独立的理赔上报系统,使派驻法院的理赔专员能够及时得到保险公司对调解事项的授权。

王燕介绍,自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立案以后,案件就自动分流到了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室。由长期从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审判实务的法官组成专门的保险理赔调解组,组织保险公司和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并邀请人民调解员现场参与。一般而言,一周内即可安排调解并当日完成调解,15日内就可收到赔款。调解成功的案件,法院当场出具相关法律文书,保险公司理赔专员当场依据法律文书对交通事故中的人身及财产损失进行快速处理、赔付,并通过独立的理赔上报系统,将无争议案件当日结案。刘大爷就是在王燕的主持下在这里解决了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这场纠纷。

这一制度的设立,深受当事人欢迎,大大提高了调解率,受害人获得理赔时间平均缩短了10天以上。

(文/图 本报记者 侯月 通讯员 李冬华)

新闻推荐

历城城管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三级考核模式激发城管新活力

本报11月28日讯(记者李娜通讯员张震震董佳)今天,记者从历城区城管局获悉,该局在长效管理制度建立上坚持日巡查、月考核、...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