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波情缘有晚照
杨曙明
大明湖北岸有座汇波楼,楼旁有个汇波桥,济南老八景中的“汇波晚照”源于此。
北宋时,曾巩在任“济南市长”期间,为了防范城内的洪水肆虐,特意在大明湖北岸修建了北水门,用以调节大明湖的水位,确保城内防洪安全。大明湖的湖水是汇集众多泉流而成,“万派千波竞一门”,所以北水门亦被称为汇波门。
旧时的济南老城有四座城门,汇波门是济南城的北城门,但由于不通陆路,所以它仅具有泄水功能,平常不开,只有泄水时才开启。旧时的济南,东门和西门,南门和北门,都不在一条轴线上,所以就有了“四门不对,北门不开”的说法。
在汇波门南侧,有一座小石桥,名为汇波桥,此是当初为方便百姓通行所建造。旧时的汇波桥为单孔雕栏拱桥,不长,不宽,缓坡,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假如夕阳下站在汇波桥上向西南眺望,夕阳的余晖万丈光芒,远处的群山绿黛如翠,脚下的湖水碧波荡漾,这就有了汇波晚照的美景。
或许是为了登高望远,让游客更好地欣赏美景,蒙元初年,在汇波桥旁的北水门上,又兴建起了汇波楼。汇波楼的得名与汇波桥是同样的原由,元代的张养浩在《重修汇波楼记》中写得很清楚:“吾乡山水之胜名天下……其基城水北门,翘然而屋者,为汇波楼。盖济南形胜,惟登此楼,可得其全焉。由吾乡多名泉,众流至此而合,故以名之。”
汇波楼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木构重檐歇山顶式的城楼建筑,正脊是玻璃花脊,杂色琉璃瓦覆面。正脊两端的吻兽为龙尾,其尾部卷起向外高翘,形制颇具金元风格。汇波楼由于坐落在高高的城墙台基之上,所以看似只有两层,实则距地平面足有十米以上的高度。汇波楼建成初期,就屡有损毁,仅是在蒙元时期,就曾进行过数次重修,明清两朝也是再三重建。民国时期,汇波楼又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时下的汇波楼为上世纪80年代在旧址上重新修建的。
重建后的汇波楼基本上是仿照旧制,整座建筑由88根红柱承托,飞檐斗拱,绿瓦明甍,翘角挑梁上悬挂风铃;上下两层均环以回廊,门窗扇雕以传统花样图案,点金彩绘,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楼南二层檐下,悬“汇波楼”金字匾额,为当代书画家黎雄才题写;楼西二层檐下,悬有“汇波晚照”金字匾额,为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
古时各地的八景、十六景、三十二景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大都以山、水、泉、林、亭、台、楼、阁为实景依托,并揉以鲜明的人文特色,名称文雅且富有诗意,因而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它们虽然产生于文人墨客的闲情雅致,但也体现了故乡人热爱故乡的情怀。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水泉城济南,盛景不胜枚举,济南老八景只不过是择其精华,汇波晚照能位列其中,可见其美景之胜。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汇波晚照能等到名士们认可,皆因当年它曾迷倒了很多文人墨客。张养浩为此曾写过《登汇波楼》的诗作: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
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福中。
景物相夸春亘野,古人皆梦水连空。
浓妆淡抹坡仙句,独许西湖恐未公。
明湖景色虽说不能胜过西湖,但也不逊于西湖,而汇波晚照则是明湖景色的浓缩。“浓妆淡抹”是苏东坡写西湖的仙句,但他“独许西湖恐未公”,因为他没有看到过汇波晚照,难怪张养浩说他“不公”了。
汇波楼亦作会波楼,与张养浩同为蒙元时代的张之翰,曾写过一篇《会波楼赋》,赞美汇波晚照的胜景。“览山东之胜概,独济南之为多;萃湖秀之尤著,又皆输乎会波。问兹楼之安在?压水门以峨峨。通中外之诸泉,亦岂特北渚之凌清河?华峰剑倚绝阿附,鹊山壁立无陂陀。或浮岚滴翠于交流,或颠光倒影于回涡……”
鹊华秋色,鹊华桥,这是人们都知道的情形,可是,清代山东提督学政使阮元在登临汇波楼后,发现此处观赏鹊华秋色比鹊华桥更为明晰清秀,于是便题写了“鹊华秋色”的匾额,悬挂在汇波楼上。同时,他还以“鹊华秋色”为题,用来测试秀才们的真才实学,让他们登楼远眺,述其感怀。“鹊华秋色”的匾额今已不存,说来甚是遗憾。如今,汇波楼西、南两面悬挂有匾额,东、北两面尚无,但愿今人能重做“鹊华秋色”,再把它悬挂上去。
汇波晚照不是汇波“朝”照,感受和欣赏它的美妙,需要在夕阳西下的那刻。时下由于高楼大厦的遮挡,汇波晚照的景色已经被打折,但即便如此,景色依然有九分优美。
沐浴着夕阳的霞光登临汇波楼,凭栏远眺,但见群山叠翠,绵延如屏,金色的轻纱让远山在朦胧中更显苍郁;俯瞰明湖,但见碧波荡漾,画舫游弋,夕阳霞光的照射,让湖水反射出粼粼波光;再看远近高低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且皆掩映于杨柳飘拂之中。汇波晚照惹人醉,最喜夕阳西下时。
汇波门,汇波桥,汇波楼,成就了济南的“汇波晚照”。虽说如今的胜景可能有别于古时,但只要站在了汇波楼上,人们不免会遥想当年,感叹岁月:古人不见今时景,今景曾经照古人……
新闻推荐
在本届旅交会上,济南美景吸引了外国友人的目光。本版照片均由新时报记者黄中明摄17岁的旅交会,正青春。文旅融...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