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有量子、超算,还有芯片和石墨烯 产业升级,环境优化,27岁的济南高新区家底越来越雄厚

齐鲁晚报 2018-12-06 05:32 大字

在最新的国家高新区排名中,济南高新区列第11位,距离“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仅一步之遥。成立于1991年的济南高新区靠啥发展得如此之快?近两年又有哪些发展新成就?

文/片本报记者修从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市场主体井喷超5万家

先看一组数据。2017年,济南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其中新增企业7322家,比上年增长28.9%。截至2018年10月份,新增市场主体11577户,同比增长29.5%,市场主体总数达到53680户,同比增长27.2%。据统计,近3年来,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的数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呈现井喷之势。

市场主体为什么愿意到高新区落户?在记者的采访中,“营商环境好”是诸多企业主的首要考量。今年7月16日,济南普利思饮用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民江,在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并领取了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审批效率的提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信心和机遇。刘民江介绍,就在拿到三证的当天,项目就实现了开工,“我们有信心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确保2019年一季度投产。”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量子、超算还有大数据

不妨再看一组数据。2017年,济南高新区继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后,又获批“侨梦苑”,成为6000万华人华侨战略资源的重要供给地。当年高新区引进项目123个,其中国内500强8个、世界500强8个。2018年,被工信部授予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发布产业规划,成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的功能载体。从年初至今已引进国内500强10个,世界500强9个。

面对不断落地的优质项目和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高新区开始实施“腾笼换业”工程。自2016年以来,仅高新区中心区已成功腾退项目近60个,为以大数据和量子科技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高科技产业的落地提供了发展空间。此外,今年高新区还下大力气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600亩,强力推进“腾笼换业”项目26个,这为高新区今后5-10年甚至更久远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宜居生态不断完善:

国际学校、医院都要有

项目越来越多,人才留不留得住呢?这也考验着济南高新区在宜居环境上的努力。

2017年,济南高新区开工建设了全市第一家国际学校。今年,济南高新区又开始着手启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组建了“济南高新医疗健康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医疗团队和人才;高新区还规划建设了全市第一家市民公共服务综合体;高标准打造了全市第一个升级版高端人才公寓;建设国际医院;投资7亿多元加快绿化美化亮化,推进“三山三水”生态景观治理,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

如今,济南高新区现有从业人员27.4万人,其中各类人才19.9万余人,集聚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00余人,泰山学者系列工程等省部级人才110余人,泉城特聘专家等市级人才1700余人。下一步高新区还将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济南“院士谷”建设,力争到2020年面向全球集聚50名左右国内外知名院士团队。

新闻推荐

应对冰雪恶劣天气济南公交准备好了

本报12月5日讯(记者刘飞跃)5日,记者从济南市公交总公司获悉,为应对冰雪恶劣天气,全市294条公交线路上的6000多辆公交...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