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擘画的“新济南”

齐鲁晚报 2018-09-03 02:46 大字

□李建设

从春秋《左传》鞍之战中的“三周华不注”,到北魏《水经注》中“单椒秀泽,虎牙桀立”,再到元代鹊华秋色图,总能找到华不注山的身影;从唐朝的李杜诗篇,再到明清时的文人墨客,提到济南的山水名胜时,华不注山也总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风景。于是,便有了李白的“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便有了赵孟頫的“云雾润蒸华不注”,便有了王士祯的“吾州最爱华不注”……晚清以前,华不注山俨然成了济南的最佳代言!

而将华不注推到极致地位的,莫过于康有为了。康有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维新变法的倡导者、发动者,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晚年时曾几次来过济南,与济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康有为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深受打击,由积极的改革派蜕变为守旧的保皇派。民国六年,康有为60岁的时候,伙同张勋复辟帝制失败,由北京辗转山东到上海避难。康有为此次路过济南,只是一个过客,但即使是匆匆一瞥,泉城济南的山水也给康有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六年后,当康有为再次来济南时,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还遍览济南的山水胜景,兴之所至,还会吟诗作赋,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康有为曾泛舟大明湖,登上湖心岛的历下亭,欣赏了大明湖的优美景致后,抑制不住自己的喜爱之情,遂写下了《游大明湖登历下亭》:城墙一角水拖蓝,画艇穿芦垂柳鬖。历下亭前湖水瑟,济南风景似江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出生于江南的他,无疑是非常热爱江南的美景的。但他一生游历了那么多的地方,还从来没有把哪个地方比作美丽的江南的,泉水之城的济南应是第一个。

“济南风景似江南”,这是他对济南湖光山色的很高褒奖。但这还不是过誉之词。在他游览过济南城东北方向的华不注山,视察了周边的环境之后,竟萌发了希望将都城迁到那里去的宏伟想法。这一惊世骇俗的设想,应该不仅仅是源于他对华不注山周边的喜爱,他对风水堪舆学很有研究,当他登上华不注山顶,看到滔滔黄河从北面绕山流过,东西两侧分立着“齐烟九点”的几座山头,它们像众星捧月般环伺着高拔雄峙的华不注山,而南面则是一片开阔之地,华不注山就像一把龙椅,端坐其上,颇有帝王之相,实在是一块风水宝地!

《万木草堂遗稿外编》里有一篇《新济南记》,康有为在此文中感叹地说:“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若华不注也!”南京钟山、北京翠微山等都不如华不注之美,可见康有为对华不注山的偏爱,于是他设想可以将都城迁移到此地。他在《新济南记》里说:“诚宜移都于华不注前。”要在华不注山脚下造出一个新济南来。

然而,迁都谈何容易,就是将省城迁往那里也难。济南在两千年前一步步从东往西迁来此地,现在怎么会再往东迁?康有为也觉得把济南城迁过去不现实,于是他变通了一下,就是省城不动,在华不注山脚下另辟新城,他在文中写道:“然今亦不必移也,但开一新济南,尤美善矣。”

那么怎么建设新济南呢?康有为从交通、住宅、市容、学校、公园各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今驰道已至黄台山,黄台桥有农林学校在焉。诚宜从黄台桥通驰道于华山前,以华山为公园,稍缀亭台,循花木,先移各学校于山前,驰道间设一公会堂,为吏士公会之所,涉酒楼女闾于其间,因人情之讌乐,藉以开辟之,则游人相率而来,车马杂沓,咸愿受一廛而为氓,乃为之限定园宅之制令,宅地必方十丈以外,宅必楼,瓦必红,宅式不得同。庶几青岛之闳规美观焉。”康有为对青岛绿树红瓦的景观印象颇深,他建议在华不注建造园林式住宅区时,可以效仿青岛的建筑样式,把新济南规划得像青岛一样美。

根据他的设想,几年后,一座新的济南城就将崛起于华不注山周围,“不十年,新济南必雄美冠中国都会。”

新闻推荐

全国首部“政府热线法”昨起施行济南市组织解读学习《条例》并部署进一步做好热线办理工作

本报9月1日讯(记者胡磊)今天起,全国首部“政府热线法”——《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