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忙研发 多方引进新技术济南金曰 科技创新铸坦途

济南日报 2018-06-29 12:29 大字

无人操作车

济南市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上首次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只是济南金曰公司近年来注重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为打造集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国省道综合施工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平台,济南金曰公路工程公司在校企合作、建设高新技术实验室、全面引进国内外相关高新技术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不浪费旧料 不产生垃圾新技术致力新旧动能转换

谈到引进的这项新技术,济南金曰公路工程公司总经理熊大路告诉记者,使用就地热再生工艺施工,是通过成套设备对高速公路路面现场加热、耙松,将路面恢复成软化的沥青混凝土初始状态,然后加入再生剂及少量新沥青混合料,充分拌合后摊铺碾压成型,实现旧路“再生”。该工艺完全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意见中的“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要求。

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旧有路面不需任何铣刨过程,旧有材料一点不浪费,全部二次利用变成新路面,是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样本。本次工程结束后,他们过一段时间会对修复路面进行检测分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得出相关数据,为下一步在其他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城市道路使用该项新技术提供数据支撑。

“公路医生”走过即出新路高速公路眨眼间旧貌换新颜

记者在济菏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看到,看上去像一列列车似的专用设备,在施工路面上正在作业,它只占用了高速公路一个车道,对其他车道的通行几乎没有影响。随着“列车”缓缓向前,旧的路面被“吃进”列车肚子里,随后出现了一条新的车道。

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公路修复施工过程看起来简单,但前期技术过程复杂。这个看上去像列车的专用设备,业内称为“公路医生”,它先要对整个道路进行全方位深度探测分析,通过“望闻问切”查出高速公路到底有哪些毛病,需要补充哪些材料,最后才是施工阶段。因为施工采取流水线作业,机械化程度高,机组施工速度快。现场工作人员称,施工最快时可以达到6米/分钟,施工效率较传统工艺提高了3倍以上。有关试验数据表明,和传统工艺施工后沥青层界面的抗剪强度对比,使用就地热再生工艺施工后,路面抗剪强度提高2至3倍。

金曰公司技术人员称,由于工艺和设备的限制,原来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时必须全封闭交通。而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时,各设备前后相连、连续动态施工,只占用一个车道,不用封闭其他车道,大大提高了施工期间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

申请专利 校企合作金曰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除了引进就地热再生这项新技术,近三年来,济南金曰公司做了很多创新。

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城市高架路,车辆通行产生的噪声令人很不愉快。济南金曰公司发明一项专利——一种吸声砖及高速路吸声墙,用于解决现有的吸声砖效果差、强度低、易碎的问题,吸声降噪效果更加突出。当然,这只是济南金曰公司一项普通的专利,公司技术人员这几年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研发并取得一系列新型专利,比如《一种高架桥养护施工专用升降装置》及《桥梁护栏基座对拉螺栓孔洞封堵结构及封堵工艺》、《一种桥梁钢管混凝土墩柱施工钢管焊接衬管装置》、《桥梁跨线段防坠落装置》等。

由于客货车流量增加,车辆超载严重,济南周边高速公路、国省道局部路面出现了车辙、桥头跳车、水毁等病害现象,路面使用性能下降,路面服务质量明显降低。济南金曰公司选用了一种高温性能优良的抗车辙沥青(ACMA抗车辙专用复合改性沥青),大大提高了路面抗车辙能力。同时,济南金曰公司申报获得了22个QC成果,其中《提高沥青路面含砂雾封层施工合格率》、《降低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交通拥堵指数》获国优,《提高沥青路面裂缝修补合格率》等9个成果获部优,《合理降低高速维修施工封闭段的车辆超速率》、《降低LSPM-30沥青大碎石铺筑离析率》等3个成果获省优。

济南金曰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山东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共10个,已完成验收的两个。其中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的《混凝土桥梁上部结构评估技术研究》通过省交通运输厅验收,中国公路学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山东交通学院合作的《一种环保型除冰液及其智能洒布系统施工技术研究》被评为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公司推行的《天然气在沥青搅拌设备上的应用》及《就地热再生路面养护技术》获得2017年山东省绿色交通样板项目和亮点工程。

成果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转化落地。济南金曰公司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由美国引进QPR冷补料路面养护材料。这种材料不需要拌合和粘结层,耐老化,随用随取,作业完成后可立即通车,也适用于雨天、冰雪等潮湿天气,满足了北方冬季公路的养护需求,现已应用于济南周边道路日常养护修补项目。这种材料的使用只是一个例证,在金曰公司实施的多个国省道改建、养护工程及公司承建的多个院落工程中已落地使用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温拌沥青、含砂雾封层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并探索装配式桥梁、固态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为济南市防治大气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戴升宝)

新闻推荐

轻微事故掌上办理交警122接警平台全面升级

本报6月28日讯(记者尹爽)提升接处警能力、升级轻微事故快处快赔模式,济南交警在高质量推进“放管服”、“零跑腿”...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