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活跃着一群泥腿子乡贤
张龙 摄
他们是农民,一边种田一边打工;他们是诗人,吟唱生活,歌颂时代,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他们是书法家,挥毫泼墨,嗅闻书香,书写出一幅幅飘逸遒劲巍然的作品;他们是歌星,戏曲艺术家,放声高歌,唱出新农村农民的幸福生活……他们就是活跃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的“归德街道文化艺术社”的一伙“泥腿子乡贤”。
文化艺术社成立于2015年10月,是由各村爱好书法、文学、文艺的农村艺术人才组成的,成员现在已达到60人,在归德街道文化站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书画组、文学组每月进行一次业务交流,还定期出版他们的期刊《卢城文苑》,曲艺组每周一次演练,一次巡演活动。他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从艺,每年至少外出免费演出60多场,归德街道这些面朝黄土、两脚泥土的“乡贤”活跃和繁荣了农村文化生活。
文化艺术社成立后,得到了街道文化站的鼎力支持。街道艺术社协调了活动场所,配备了乐器设备,还联系实际文化部门进行辅导。艺术社成员大都在60岁以上,不少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由于受家庭出身等原因,而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展示才华的人,他们酷爱书画、文学创作,爱好文艺,他们都有着深刻的阅历。
文化艺术社副社长、文学创作组的焦方海是石官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65岁的他酷爱诗作,他把自己的200多首诗词结集,取名为《草根涂抹诗词》。焦方海吃的是农家饭,干的是农家活,想的是农家事,说的是农家话,因此他写的诗,有写新农村的,有写农业劳动的,有写农家乐的,真淳质朴,客观地描绘出农村新貌和农民生活状态。
书画组的8个人虽然没有经过名师的指点,但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区的展出。生于黄河岸边李庄村的农民、文化艺术社社长李好廷今年71岁,他自幼喜爱书法,虽然生活、生长在农村,但是他在书法艺术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条独特之路。村旁的黄河一泻千里,直上云天,更给了李好廷书法创作的灵感、激情和力量。2015年10月,在全国“书法中国”全民书法大赛征稿中,他的作品“满江红”被评委评为“精品之作”,并从万人参赛者中成功入围500强。现在济南、长清等地渴求其作品者无数,只要有时间,李好廷都会尽量满足各位人士的要求。
文化艺术社曲艺组由36位老年文艺爱好者组成,乐队都是民间吹拉弹唱的爱好者。成员大都是一些当爷爷、奶奶的人,他们吹拉弹唱只是为了高兴,自己娱乐也娱乐了别人,曲艺组配备了锣鼓、二胡、唢呐、板胡、电子琴、坠琴、唢呐、笙、功放机、演出服等一应俱全,每个周六下午是大家的排练节目时间,每逢集日是活动日,吹拉弹唱,引来不少上街赶集的农民驻足观看。偶尔也会有不认识的围观者忍不住动听乐曲的诱惑,主动演唱,给大家增添了不少欢乐气氛。
“别看我们年纪大了,跳起来,唱起来,心里特别高兴。现在吃的好了,穿的好了,腰包有钱了,就得通过精神文化生活,活得有滋有味。”曲艺组65岁的李兴田深有感触地说。
扛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能写作、能舞墨、能唱戏。归德街道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成为他们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归德街道“泥腿子乡贤”的不断涌现,成为农村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本报记者 张龙 通讯员 马光仁)
新闻推荐
历下区探索出了“1+6”制度体系,助力基层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建设。“1+6”就是《关于规范基层党的组织生活的意见》及其配套的6个相关制度,对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三会一课”、党员日常管理、组织...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