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曝光、“定制彩铃”追债这些执法“奇招”你怎么看?
●执法“奇招”频现,
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近期,济南交警启用“人脸识别”设备对交通违法者进行抓拍,这项“黑科技”刚一推出就引起网友关注。
据济南警方介绍,这套系统主要用于抓拍闯红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被抓拍者闯红灯视频及放大后的头像将直接曝光在路口的显示屏上。此外,这套设备还与居民身份信息系统相连,通过人脸识别出的违法者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也将显示在电子屏上。
“你拨打的机主已被登封市人民法院发布为失信被执行人,请督促其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与“人脸识别”一同引发网友热议的,还有河南登封法院推出的“定制彩铃”措施。近日,登封市人民法院与当地移动、联通公司合作,由法院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通过对“老赖”手机定制编辑彩铃的方式施以惩戒。
这些案例不禁让人想起更多新奇的执法手段。去年11月,深圳交警开展“严查远光灯”行动,被处罚的司机可体验远光灯照射。在有的地方,交警在整治行人违规时采用“罚抄交规”、拿旗指挥交通等方式……
对于众多执法“奇招”,网上不乏点赞之声。很多网友表示,这些非常规处罚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往往抓住了违法行为人的“痛点”,营造了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不过也有人质疑,比如曝光闯红灯行人身份信息,是否涉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让违规司机接受远光灯的照射,是否有私设处罚种类之嫌?
●“奇招”因何实施?
效果如何?
这些“奇招”因何实施?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由于取证难,交警的管理和处罚无从下手,是个长期以来困扰交警的难题,也是广受诟病的交通顽疾。因此,在常规处罚措施之外,管理部门急需“对症下药”,创新治理手段。
“定制彩铃”的追债措施也如此。由于我国信用体系和相关“黑名单”制度还不够健全,目前难以做到让“老赖”寸步难行。登封市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杨军说,在失信被执行人的手机上做文章,可以压缩他们的活动空间。
为避免“定制彩铃”产生误伤,登封法院严格限制惩戒对象的范围,仅适用于那些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者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杨军介绍,自6月10日实施以来,目前已有3人主动要求调解,履行相关义务,还有些处在审判阶段的被告人听说此措施,也主动要求调解。
实际上,这些执法手段在惩处之外,还带来了额外效果。济南市自从5月初实施“人脸抓拍”系统以来,共抓拍6200多起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违法,人脸曝光让众多行人意识到轻微违法并不是“零成本”。
●执法要坚守底线,
也要“微创新”
“中国式过马路”治理难,沈阳市浑南区交警大队警官刘家铭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如果对闯红灯行人挨个罚款、教育,在高峰期交警根本忙不过来,还可能耽误指挥车辆。“正因为如此,基层执法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不接地气,则很难行得通。”
对于边开车边打电话、凑够了一堆就过马路、在公共场所随时点燃香烟等违者众多、性质轻微的各种“中国式违法”,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光华认为,如何惩处已不仅是一个执法问题,也是社会治理课题,关乎公民素质提升、习惯养成和构建良好法治氛围。
“一些执法‘奇招\’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部分,其探索值得鼓励。”刘光华表示,在创新过程中,管理部门要保障程序合规,并明确执法边界。
事实上,众多执法“奇招”都引入了底线思维。如针对外界质疑,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处刘晓静回应称,系统只对成年违法者的头像进行曝光,且对他们的姓名、身份证号、单位等信息,也会隐去一部分。
如何让执法“微创新”发挥更大作用,刘光华认为,对轻微违法的治理还要追求“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比如,深圳市对“严查远光灯”行动在网络上同步直播,让超过20万网友观看。“这种做法激起了公众对滥用远光灯的关注和讨论,起到了通过执法来宣传教育、防止违法的效果。”
(新华社)
新闻推荐
13日下午,经五纬六路口,一对老夫妻捐助新新1000块并鼓励新新加油。见习记者刘玉乐摄自本报报道了9岁小哥哥为白血病弟弟筹钱摆摊卖山药一事后,“山药哥哥”的小摊旁来献爱心帮助一家人的市...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