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字文化财富的返本创新

济南日报 2017-05-22 11:46 大字

开题明义,先容我们探讨一下本讲题的关键词:第一,何谓“青年中国”?这是确定中国及其文化现在处于什么年龄阶段的问题。其中涉及青字及青年、中国的旧义新解。第二,汉字是生生不息的文化财富,还是早已经该消亡且有害的遗产?当今走向伟大复兴的“青年中国”的青年,应如何看待清末民初以来流传至今、负面影响极大的消灭汉字文化的理论?第三,对几千年的汉字文化是要返本创新,还是自清末民初以来一些人所提倡的“破旧立新”或“灭旧立新”?第四,既不厚古薄今,又不厚今薄古,要不薄今人爱古人。

◆中国年龄的中西引喻比较略说

约在乾隆年间,欧洲哲学之王黑格尔说,中亚的埃及波斯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少年时期,希腊文化则是青年,罗马文化是壮年,而日耳曼文化是成熟理性的老年,中国文化是幼年。其实他对中国的历史语言文字以及孔子都了解甚少。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中写道: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古代民族中有许多是属于这一类的,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而指中国的属于变态、不正常的粗野、早熟的儿童。受前苏联教条主义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被看成是变态的,因为中国没有奴隶社会。

按照人口与面积,中国从商周以后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国,怎么能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列为变态,而把国家面积人口皆少而文化生命短暂的希腊作为正常呢?假如中国古代一直是变态,又如何能在晚清濒危百多年之后复兴传统文化而进入新常态呢?

梁启超以“少年中国之少年”的笔名在1900年写出《少年中国说》一文,其说引喻得义,既破除了黑格尔提出之谬说,也针砭了中国内部各种“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言必称希腊、罗马,全盘否定中国汉字文化之谬说,尤其是反对日本侵华而提出的中国为行将灭亡的“老大帝国”说。◆汉字文化是最悠久庞大的“人天之宝”

本人曾发文反对把英文“cultural heritage”中含义复杂多样的heritage(有财富、传统、遗产等义)误译为汉文的“遗产”一词。因为汉文的“遗产”的法律学和语言学的定义就是指某人死后遗留下的财产。《辞海》“遗产”条说:“人死后所遗之财产也。”遗产可以是正财产,也可以是负资产,可以继承,也可以不继承。我也反对将“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译为“非物质(另有无形之义)文化遗产”,应该音义合译为“人天之宝”。

汉语汉字文化财富是生生不息的“人天之宝”。就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汉字文化财富从来不会因为某个朝代的灭亡而灭亡,或者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万劫千灾而能在当今复兴更强,就是因为拥有世界上最悠久而最庞大的“人天之宝(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就我们个人而言,从小到大,自然习得了世界最悠久而最庞大的“人天之宝”之部分。每个人都应自觉地将已经拥有的“人天之宝”作无限发展,则既可利己,又可富国。

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全体与个人生生不息的无穷财富。对于民族而言,其首先拥有的文化财富,就是其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汉语汉字是由商代至今世界上最长命而且最多人使用的母语文字,因而是古今最多人自然习得和使用,可以生生不息、无限发展、含金量无限巨大的文化财富。

古代越南、朝鲜、日本等国精英,是汉语文字文化的由衷仰慕者和自愿习得者,这与被侵略殖民的国家被迫接受殖民侵略者的语言文字截然不同。前者会随着中国复兴而自然增加,后者则随着大英帝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瓦解衰落而自然减少。

◆不断积累与返本创新:“厚积”而“厚发”的汉字文化财富

历史巨变的清末民初,民族国家濒危,导致汉语汉字及孔学曾陷入濒临灭亡的危机。出于对民国初年国家民族极度危机的忧虑悲观乃至恐慌绝望之心境,个别学者曾提出消灭孔学、道教,必须先消灭汉字的主张,在当时及后世皆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们在新旧学问也有一定贡献,但总体而言是错多对少,自相矛盾的混合。

误以为十年就可以取代汉字甚至世界各国文字的世界语,在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影响渐小。因为欧洲各国都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字。比中国落后得多的印度,也没人主张消灭本国的语言文字及宗教。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早在1912年就被翻译为中文,它使大多数爱国的中国人都知道,即使沦为异国的殖民地,也不要忘记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足证主张消灭汉字汉语以救国者之谬。

在清末民初提出和赞成汉字消灭论情有可原,今天就是顽固不化或别有用心了。

直到1988年,武占坤等人的《汉字·汉字改革史》认为利用汉字使用电子计算机困难重重,断言“将来部分可以得到解决,可是要取得跟拼音文字同样的工作效率,那是不可能的。”并提到有人主张:“要在我国实现文字信息处理,最根本的条件之一,是我国的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后来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及其各种中文输入法证明,中文的输入比拼音文字输入的速度要快,而汉语的各种语音输入法及其最新成果讯飞语音输入法等软件,集语音、手写、拼音输入于一体,语音识别率高达95%,可用普通话或粤语等方言,最快一分钟四百字。

以往,流行的成语是厚积薄发,反对薄积厚发。这当然有其道理。本人在此提出一个新词:厚积厚发。对于连绵不断地累积了几千年的汉字文化财富,到今天已经到了势不可挡的厚积厚发的历史新时期,其喷发之强劲应该远超地下蕴藏丰富的石油的开发,而且是生生不息的。

汉字文化为何要且能够“返本创新”,而不要也不能“破旧立新”?饶公宗颐题赠山东大学墨宝:“守先待后,斯文在兹”表达了其对汉字文化承传的厚望。所谓“斯文”本指汉字文,其典出论语:“天不丧斯文”。从孔子到孙中山、章太炎、饶宗颐等人,都以承传发展汉字文化的“斯文”为己任。“返本创新”“厚古重今”“博古通今”“不薄今人爱古人”“尊老爱幼”,这些历代中国文化圣贤精英倡行的理论与实践,是汉字文化能够不断“厚积”而“厚发”的原因。

◆认清汉字文化复兴的

现实与前景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在其主编的《民报》疾呼宣传:“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可乎?”捍卫已岌岌可危的国学,这是文化的保根育根再生新根之说,是要从根本捍卫和复兴中华文化。

主张继承孔学儒道者必主张保存和发展汉字文化,要守先待后,返本创新。兼顾古今的汉字的研究,既是成就国学大师的入门基础,也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正途。

我们应认清汉字文化复兴的现实与前景。第一,汉字消灭论产生于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侵略而陷入极度的灭亡危机恐慌之际,其随着中华民族度过危机而进入伟大的复兴而复兴,是势所必然的。第二,中国再发展几十年就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体量最大的经济体,原因在于汉字文化实际上是世界古今历史上体量最庞大而最有生命力,也就是最有发展创新前途的文化财富体。第三,蕴藏积累无限丰富的汉字文化,在电脑、互联网及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时代的优势迅速显现。例如,科大讯飞语音输入法的软件,可以用普通话及粤语、客家话等方言,准确输入多种中外文字,表明汉字文化财富在目前及未来都有非常强劲的发展。再例如,用汉字写作的网络作家,有的人年收入屡创新高,已经从千万元发展到过亿元,证明汉字文化财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高速增加,在世界上已经是一马当先,远远抛离各国。

总而言之,以汉字为化身兼载体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尤其孔子儒学的汉字及孝文化教育,值得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继承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将从孔子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中国梦承传下去。(本文根据谭世宝在济南市图书馆所作“青年中国之汉字文化的返本创新”讲座整理。作者系历史学、语言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澳门理工学院荣休教授。)

新闻推荐

“泉生济南”泉水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启动

本报5月21日讯(记者陈炜敏)近日,由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的“泉生济南”泉水文化主题海内外征文系列活动启动。征文欢迎海内外与泉水特别是与济南泉水有交集有情分的作...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