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带来的改变
谷里镇高效农业示范园一角。今年秋收时节,住在社区里的新泰市谷里镇于枣林村村民没人忙秋,绝大多数村民家里连一件农具也没有。村民说,他们的土地入股合作社了;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董事长于彬说,村民入股合作社的土地流转给企业了。
这些流转给企业的土地上,现在生长着樱桃树、核桃树。
集体力量找出路
于枣林村地处丘陵,土地瘠薄,一年只能种一季花生或地瓜,是靠天吃饭,遇上旱年,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年轻些的村民多数外出打工。
穷则乱。于彬说,村里曾经一年换过三次村党支部书记。于彬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时,这个只有400多口人的小村,村集体欠债37万元。
于彬在想改变的办法。
2004年,靠贷款和全村人凑起来的钱,村里建起120间猪舍和一家饲料厂,猪舍租给村民使用。于彬说,想不到的是,猪舍建起来后,正赶上猪价走低,没有村民租猪舍。
养猪不行就种藕。于彬考察旱地种藕,也组织村民去现场看了,村民积极性很高。2005年,村里发展起100多亩旱地藕。因为急着赶种藕时间,藕池质量出了问题,普遍漏水。
养藕失败后,有人对于彬说:别折腾了,我们村就这个穷命。于彬却不相信。
2006年,于彬经营了一家小厂子,经常到全国各地跑,在苏南一个富裕小村,当地人告诉于彬:他们能富起来,靠的不是个别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集体力量。
“以前各自为战的种地方式不行了,应该把土地集中起来,交给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来经营。”2008年下半年,于彬在党员会上说出这个想法。于彬从全村选出15个有威望、有能力的村民,组成“摸底排查小组”,入户了解村民是否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结果有70%的村民的回答是愿意。通过做工作,最终有13户村民愿意继续种地。这些村民家地多,共有150亩。
土地入股合作社
愿意流转自己土地的村民提出个条件:土地交给村集体可以,直接流转给陌生人不行。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于枣林村引进了济南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在当地成立了山东谷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业公司)。
2010年10月,于枣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挂牌成立。对于本村的土地,该村采取了两种办法。村里集中拿出150亩最好的地块,调给愿意继续种地的13户村民。愿意把土地交出来的村民,村里采取统一收回折股的办法;村民以竞价方式承包的村集体土地同样收回,已交的承包费退还村民。除13户村民外,收回的土地平均到村民头上,人均2.1亩。合作社便以2.1亩为一股,为村民办理股权证。
村民入股合作社的土地中间,还插花着周边5个村的土地。于彬一一跑进这些插花地经营权的主人家,劝他们把地流转给合作社。
2010年秋种前,于家枣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有了1536亩土地经营权。这些土地中,除了村集体的120亩开荒地、本村144户村民880亩土地外,还有外村60来户村民的536亩土地。合作社与涉及到的200多户农民逐一签订合同,不同的是,与本村村民签的是土地入股合同,与外村村民签的是土地流转合同。
不管是入股还是流转,期限都是30年,合作社一年都一亩地支付农民500元,本村的叫入股分红,外村的叫流转费用。“我们这里好的地块种花生,正常年景一亩地收入也不过500元。”于彬说。
经营模式的改变
农业公司流转了1536亩土地后,雇用12台大型挖掘机,将土地深翻80厘米后统一整平。然后,该公司在其间建设了30多公里生产路,新建4座、改建3座小水库,打了两眼机井,全部地块实现微灌。农业公司在平整的土地上栽下樱桃树、核桃树。
为此,公司投进去1000多万元,干了整整一年。一年后,于枣林村村民站在曾经再熟悉不过的土地上说:这么穷的土地也能整治成这个样子?
村民不用种地了,家里的农具便没了用场。2010年,农业公司敞开收购于枣林村村民的农具,新旧都要,大小不限,一律按新的给钱。
樱桃园、核桃园需要人打理。于枣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与农业公司签订流转合同时就明确规定:农业公司需要人手,必须经由合作社成立的劳务公司统一派遣,农业公司一年支付给劳务公司2万元服务费。劳务公司在派遣时,优先选用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的农民,一天50元钱,一个月干满26天外加200元的全勤奖。
2013年,合作社建起包装箱厂,到现在,一年已有了30万元的纯利。“村集体入股合作社的120亩开荒地,一年还能收入6万元。这些都是村集体的收入。”于彬说。
不再种地,一些年轻村民找到于彬:咱们村连个出村的路都没有,全村搬出去吧。
上级支持,村民有动力,事情便好办了。于枣林村在公路边规划出社区,当年建楼,当年搬迁入住。村民住在水电暖配套齐全的楼房里,让前来走亲戚的其他村农民羡慕不已。
住上了楼,继续种地的13户村民觉出了不便:与其他村民相比,他们需要农具,需要地方盛放收获下来的花生。这与他们的新生活有些不协调。这些户找到于彬,提出不想种地了,把土地入股合作社。于彬找到农业公司,得到的回答是:第一期土地开发整理已经结束,等第二期吧。
“我们这里土地流转的速度,赶不上农业开发企业要地的速度。”谷里镇党委书记李玲说。现在,有6家农业开发类公司,提出大面积、整块流转谷里镇的土地,总面积达3万亩。有一家公司已经育好了梨树苗,今年春节前必须帮其流转到1万亩土地。“现在,从镇干部到村干部,都在忙着土地流转的事。这也是能改变谷里镇农村面貌的大事。”李玲说。
李玲说,谷里镇现在土地流转,是在复制于枣林村的模式。
谷里镇镇长范育民说,谷里镇在探索一种让人放心的土地流转模式。这种放心,体现在土地流转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是否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是否有利于带动当地种养业发展。
正因为如此,谷里镇对成规模的土地流转都要严格把关,尤其是土地资源保护方面。范育民举例说,有些土地被流转来发展苗木,苗木出售时往往要带着土,种上几茬苗木,表层的熟土就被带走了,好好的耕地变成生地、涝洼地。“我们在探讨实行土地资源保护保证金的办法,流转到期交还给农民的土地,只能更好,绝不能变差。”范育民说。
于枣林村被复制的,不仅仅是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还有生活方式。李玲说,于枣林村新建起的社区,镇里在规划时,考虑的不仅仅是于枣林村。于枣林周边的其他11个村,地形、地貌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都与于枣林的过去一样。李玲这两年到这些村时,总是被村民问这样的问题:我们什么时候能和于枣林村一样,把地流转出去,也能住上楼?因此,于枣林村的新社区,最终的规划是住进12个村的村民。“今年又有一个村能搬进社区。”李玲说。
◎记者手记正在被复制的于枣林村模式
新闻推荐
10月24日,第二十一届山东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下称“植保会”)在济南市落下帷幕,1000余家肥料、农药、种子企业参展。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山东省已经成为全国水溶肥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