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赏花经济,还有多少“花事”可做

农村大众报 2015-05-07 17:08 大字

又是一年花事忙。时入四月,齐鲁大地进入“花期”,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等各类“花节”在花开花谢中次第登场。

然而,时至立夏,繁花凋落,回看山东花事,可圈可点的地方并不多。各地“花节”千篇一律,旅游线路大同小异,甚至连旅游商品、土特产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山东赏花经济患上了“峰谷分明、重复单一、缺少特色”的通病。

多地花事,

陷入昙花一现窘境

山东花事,尤以果树开的花为盛。

由于气候适宜,山东省各地均有种植果树的传统,2014年山东统计年鉴提供的材料表明,山东果树面积有900多万亩。一到春天,山东省各地花树盛开,因此,各地争先恐后举办花节。仅以桃花节为例,今年3月28日,泗水桃花节开幕;4月2日,肥城桃花节开幕;4月4日,沂水泉庄桃花节开幕。接下来举办桃花节的还有蒙阴、垦利、安丘辉渠、青岛崂山北宅……此外,还有邹平、阳信、冠县等地的梨花节等。如此多的“花节”,真可谓是“鲜花渐欲迷人眼,你未唱罢我登台”。

然而,花期一过,山东省各地依托农业种植而兴起的众多桃花节、梨花节、杏花节等也面临着这样一个死结——“闻香不过一时”,花落之后即进入旅游淡季,造成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在全年大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重复单一、缺少特色、同质化竞争严重。”济南市嘉华旅游公司经理徐向东认为,发展赏花经济可以将乡村资源与旅游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很多看点,但就目前来看,山东的赏花经济除了看花还是看花,没有其他的旅游项目,内涵单一,开发深度很不够,不免让人失去对当地乡村游原有的憧憬。

培育载体,

解决“看一眼就走”

为发展“赏花经济”,摆脱游客“看一眼就走”的窘境,有的地方选择扩大花卉种类,吸引游客眼球,也有的县市执着于培育载体。

今年,肥城打造了春花烂漫的“花样年华”,推出20个赏花景点邀请旅客“任性游”。该市以桃花园为中心,建起了樱花、槐花、薰衣草、牡丹等十大主题花园,与碧水园林、绿树青山连成山水赏花型环城休闲带。

沂水县泉庄则在培育旅游载体上下起了功夫。“2万多亩桃园,布满山岭、河畔,村边,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这就是我们的先天优势。”泉庄镇旅游办主任张瑞宝说,可是要将赏花游做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品牌,光有自然优势还不行,必须培育载体,把赏花经济做成一项产业,这个载体可以是摄影节,可以是写作比赛,还可以是运动赛。

今年的泉庄桃花节,除了有大型文艺演出外,还包括摄影作品巡回展、山地自行车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露营等系列活动。

关于花卉旅游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峰谷分明”的问题,张瑞宝说,淡旺季明显,确实是发展花卉旅游难以避免的一个难题,他们的做法是尽量放大桃花节的生态效益,把“花节”与婚纱摄影基地、农家乐等联系在一起,力争把“花节”“抻长”“办大”。

4月11日,就有10对新人在桃花节上举行了集体婚礼。仅近三年来,泉庄农家乐先后承接了“农家乐里嫁新娘”“传统婚庆喜宴”等活动1000余次,当地的民宿更是游客的最爱,仅元宝山村,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就住下了120位都市客。

在泉庄,赏花游已经发展成为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产业链,初步解决了“看一眼就走”的问题。

花开四季,

需要培植赏花文化

“咱们省的赏花文化过多关注经济效应,显得多、杂、乱、弱。”徐向东表示,与外省的赏花经济相比,山东省尚属于起步阶段。

“外省已把赏花经济做成了赏花文化。”徐向东认为,如今不少游客赏花不是走马观花,更愿意领略与花相关联的文化意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如果赏花游景点没了历史民俗文化,缺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根基,那就很难“花香四溢”。

赏花与文化的嫁接,邹平县做出了尝试。今年,在当地孙镇梨花节上,“梨花饼”成了游客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梨花饼以现场采摘的新鲜梨花花瓣为料,加工成精美、独特的小点心,游人们在观赏梨花之余,品香茗、尝花饼。

为做好“赏花经济”,孙镇还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历史名人及自然景观,将赏花与当地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包装出更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据介绍,乾隆、嘉庆年间,一农民家中五子先后中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子登科”的故事。这里还是中国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基地,也是最早向美国学者开放的农村地区……

“一方面是古朴厚重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处处鲜花盛开,供人们在此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二者彼此融合,才能让景区对于游客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孙镇党委宣传委员宋颖说。

新闻推荐

山东将推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

本报济南5月13日讯为实现农业大省向品牌大省的转变,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提出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