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地规模经营未必非流转不可

农村大众报 2015-04-21 17:11 大字

据新华社济南4月20日电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实践中,不少地方都把促成土地流转作为实现规模经营的唯一路径,但从记者在山东的采访情况看,或许有更好的规模经营实现方式。

记者在梁山县黑虎庙镇赵水坑村采访时,看到农技人员开着新式喷雾机在小麦地里打农药。喷雾机上横着一根六七米长的铁杆,上面绑着十多个喷头,一趟过去,可以打两畦地。赵水坑村仅有460人,其中的300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打工收入高,不少人因此耽搁了种地。

为了解决“无人种地”问题,当地探索了“土地托管”的种地模式,就是农户花钱购买专业服务组织的耕、种、收服务。记者看到的一份托管协议显示,梁山县寿张集镇徐坊村种粮大户徐新福将村北的200亩耕地交由寿张集镇供销合作社进行托管服务,合作社按商定意见提供农资,组织田间生产,徐新福负责各项服务的监督及正常生产秩序,及时向合作社支付农资款项和生产服务费用;收获的粮食归徐新福所有。

黑虎庙镇供销合作社共托管了27860亩耕地,涉及3个乡镇的36个村。合作社负责人李明东说,全部耕地由48个技术人员和70多个农机手耕种。土地规模经营后,宽幅精播、种肥同播等农业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粮食单产有了明显提高。

山东省委农工办统计,山东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近2000万亩,约占山东省耕地总面积的20%。

在村干部、农民看来,“托管”是比“流转”更好的规模经营方式。流转模式,土地经营权发生了转移,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农户不能收回经营权。托管服务模式,经营权还在农户手里,“托管服务组织只是打工的,农户才是说话算数的老板”。

基层干部认为,农民进城打工,未必都能在城市扎住根,“老家还有几亩地”就成了大多数农民的心理底线。“将来年纪大了,打工打不动了,回到老家,靠几亩地就能有口饭吃。”

另外,土地流转模式下,农户仅能得到一个定额的流转费,至于种什么、赚多少钱,和农户就没什么关系了。在托管模式下,农户花钱买服务,收获后不论赚多少,都是农户的。

在现实条件下,土地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短期内难以改变。土地托管服务的最大优势在于,既能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又不触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从长远看,可以为进城失败农户保留完整的退路。

新闻推荐

“大树进城”或将被严惩

记者下乡采访,经常看到省道两侧的围栏内各种假植的大小树木琳琅满目,这些树木大都是为了城市绿化而从外地购进的。《条例》实施后,这种行为将会得到规范。(唐峰摄)农村...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