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李澍墓志铭看荩园的由来荩园一个似曾被人遗忘的角落

济南日报 2014-08-17 02:08 大字

从李澍墓志铭看荩园的由来
荩园——一个似曾被人遗忘的角落,历经数百年岁月沧桑,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记忆。昔日荩园之美,虽不可同日而语,仍保留了古代扬州园林的风格。其园圃、假山、方池、台榭与桥亭的空间布局未变,呈现出中国早期元圃营建模式和“尘世蓬灜”的意念特征,成为江南造园艺术沿大运河向北传播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近年来,围绕这座园林,传递了不少信息,也提出了中肯的见解。但是在许多文献资料中,仍然称“荩园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戴鉴的别墅,后来卖给了康熙年间的郎中李澍。”所谓“康熙年间”的李澍及“明末清初”的戴鉴,这与史不符。历史上的李澍和戴鉴同时生活在清代中晚期,年代跨越乾隆、嘉庆、道光三个时期,这在济宁方志及清代名人笔记中都可得到印证。另外,为荩园题写“游目骋怀”的夏大观,他是清代道、咸年间诗人,却冠以“宫廷画家”。应当还原它历史的真实面貌。随着时光的流失,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模糊不清的东西,尤其是与荩园相关的三个人物李澍、戴鉴、夏大观更是知之甚少。好在李澍墓志铭为了解李澍其人及荩园的由来,提供了又一确凿的证据。让我们拂去沉积已久的历史尘埃,就荩园相关的三个重要人物作以探讨。

李澍何许人也李澍何时人也?李澍墓志铭载:李澍(1771至1843)“字东泉,号荩园”,“生于乾隆三十六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春秋七十有三。”墓志铭由时任礼部侍郎孙瑞珍撰文,安徽学政车克慎书写,今存拓片。李澍先祖明代“自山西洪洞迁济之安居镇,后徙州城。”传至李澍已是十余世,经过明清两代李氏家族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到清代康熙年间已成为济宁名门望族,官宦世家。李澍曾祖父李昌祖,诰封奉直大夫,祖父李时菶岁进士,诰封朝议大夫,李澍的父亲李钟沂候选府同知,诰封中宪大夫。李钟沂有五个儿子:长子李云溪,次子李研溪,三子李润田,四子李锦泉,李澍排行最小,是李钟沂最喜爱的儿子,李澍孝敬父母,是李氏门中出名的孝子,他敬重兄长,兄弟间相敬相爱,上下和谐,可谓家和万事兴。

李澍治家严厉,严格教育子孙“明义理、通事务,不沾沾于科名”,教育子孙要踏实做人,不要徒有虚名。子孙偶有过失,从不迁就袒护,“严饬不少贷”。故而子孙们循规守矩,不敢妄为。李澍秉持传统家教,严守家训,使李氏家风得以传承。

李澍富甲一方,乐善好施,助困济贫。亲友乡邻遇有急难之事则全力帮助。每至寒冬为流浪乞丐捐棉衣谷米,逢灾荒之年施舍放饭。墓志铭中着重撰述了他捐资公益事业,从不吝惜金钱,尤其注重教育。从1819年至1843年,他多次重金捐助教育事业,包括修济宁渔山书院、济宁学宫、济南贡院及办学费用。1840年,济宁东城墙坍塌,导致运河支流堵塞,因工程费用巨大,一时难以动工。济宁知州徐宗干召集济宁士绅富豪商议捐助工程。此时李澍已是七十岁的老人,李澍当即慷慨解囊,带头捐银五千两。到会者也纷纷捐出银两。不久工程得以实施。按清代规定,捐五千两白银,应授五品衔,李澍力辞不就,徐宗干上报山东巡抚,将五品衔授予其长子李联鸿。

“荩园”命名源自李澍的名号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是李氏家族的鼎盛时期。李澍拥有雄厚的经济财力,才买下了戴家的别墅。戴家是济宁的官宦世家,建有别墅,名“椒花村舍”,后来戴家败落,将别墅卖与李澍,时间在1820年左右。

李澍买下别墅,经多年营建,形成占地一百七十余亩的大型园林。古代园林大多为官僚士绅所建,具有天然的造园特色。小小园林“虽为人造,宛若天开。”蕴含了园主人寄园寓志的山水情怀。园林的命名,多取“隐、闲、雅、拙”之意。李澍将扩建后花园,用自己的名号李荩园命名“荩园”,荩是一种小草,寓含园主人自谦之意。这就是花园名字的由来。后人亦称荩园为“东泉别墅”。到清代光绪年间,经李澍子孙三代人的营建,荩园已是“亭榭花木,幽静情雅,独揽一时庭院之胜”,成为济宁八大名园之首。

清代道光年间,李澍捐纳兵部候补郎中,授四品卿衔,诰封中宪大夫。李澍死后,葬于方庄。其墓地就在荩园东南不足300米处。这是当年李澍买花园时为自己选择的墓地,李澍墓志不免溢美之词,但他捐资重教,严管子孙是难能可贵的。

戴鉴是道光年间的著名画家戴鉴,号石坪,又号石道人,生卒不详,济宁人。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著名画家。

历史上关于戴鉴的身世与经历《济宁直隶州续志》及清代名人笔记有明确记载。《济宁直隶州续志》载:戴鉴,号石坪,先祖三韩人,自高祖始迁济。父戴仰篯,字栎岑,河南沁阳县知县。叔戴华龄江苏常通海道,戴椿龄甘肃灵台县知县。早在明末戴姓人家就在今天的戴庄这块土地上生活。后来,戴氏家族科第起家,成为济宁的显宦世家,书香门第,戴氏中兴之时,曾建有花园别墅名“椒花村舍”,时间为清乾隆十二年即1747年。园中名流雅聚,对樽唱和,冠绝一时,戴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前半生。

清代乾隆后期,官场腐败,戴栎岑为官清廉,深晓宦海无定,官场险恶,便辞官归里,常与济宁名士交往。1786年浙江钱塘人黄易在济宁任运河同知。黄易号小松,又号秋庵。工书善画,篆刻亦精,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金石学家。黄易任职期间,访碑交友,结识济宁名流戴栎岑。二人过从甚密,吟诗赋词,成为至交。有一年戴栎岑的好友孙芥圃家中腊梅盛开,孙芥圃邀戴栎岑、黄易等人到府中赏梅。时值隆冬,梅花争奇斗艳,北方本来少见,济宁孙家独此一株。孙芥圃设宴款待好友,戴栎岑即席赋词“调寄月华清,”黄易当场填阕“高阳台”。黄易在《秋庵遗稿》中说:“芥圃所植腊梅繁枝丰蕊,得势争奇,任城无二本也。今年花放,芥圃邀史红亭、戴栎岑、李铁桥与余醉咏其下。栎岑有词记事,余复图写兼填此阕。”宾主推杯换盏,诗词唱和,直至三更。此情此景黄易绘入画中。二人词作被后人收进《秋庵遗稿》

历史上有关戴鉴的记载十分简略。在《清代画家诗史》、《墨林今话》、《桐阴论画》等文献中仍然可以看到他的行踪:“少颖异,耽诗画,与同里李璿相互师友,游历吴、越、晋、豫之间,著有《泼墨轩诗抄》”清代道光年间,戴鉴与李璿交往“相互为师”。这位李璿就是黄易的外孙,此时戴鉴已是画坛大家,李璿还是一位青年后生。李璿(1801至1850)字白楼,秀才,清代画家。世居济宁城里西马道街。黄易在济宁任职六年,与济宁人李作霖结为亲家。李作霖诰封朝议大夫。其子李大峻,字此山,官拜兵部职方同郎中。李璿即李大峻第五个儿子。黄易的长女黄润就是李璿的母亲。黄润字芳六,诗书俱佳,颇富文采。李璿出生后的第二年,黄易就去世了。李璿天资聪明,他的诗、画得黄氏家传,有黄易遗风。李璿与戴鉴切磋绘画技法,史载“以六法相互师友。”可见李璿的绘画水平。戴李两家本为世家,戴鉴的年龄比李璿大得多,按两家上代人的交往,李璿还要长称戴鉴。李璿恃才傲物,从不轻易为人作画,年未五十就去世了。

戴鉴早年遭遇家中变故,家境败落,他深知世态炎凉,尤其父辈官运,史载戴鉴叔叔因得罪权贵而罢官,另一个叔叔也牵连革职。戴鉴淡泊功名,终生未应科举。青年时期的戴鉴曾游历江苏、浙江、河南、山西等地。戴鉴纵情山水,通览名胜,并拜访当地名家,讨教绘画技法。这使他的绘画创作大受其益。晚年戴鉴隐居乡间,以绘画为伴、以诗书为乐。至今人们还能看到他署名时间最晚的作品是1837年创作的《仿黄公望千峰湿翠图》,这幅作品足以说明1837年的戴鉴还在世,不过此时戴鉴已是老年,不久戴鉴患风痹病去世。据有关资料说,戴鉴死于1838年(此说待考),终年七十一岁。戴鉴终老一生,一介布衣,他是一位著名画家,而今传世的作品屈指可数。

略谈诗人夏大观荩园拱形门上的石匾额,篆书“游目骋怀”为夏大观所题。多年来流行的说法“宫廷画家夏大观为李澍题写匾额”不知何来此说。其实夏大观就是济宁道咸年间的一位诗人。

夏大观字以中,号石臞,生卒不详。增广生(秀才)。夏大观出身贫苦读书人家庭,其父夏曾举人,1794年参加乡试中山东省第二名,终生未仕。夏大观聪明好学,平生酷爱诗歌创作。《济宁直隶州续志》载:“工诗歌,尤嗜古金石名帖,品谊甚高,清介不苟”夏家虽家境贫寒,但夏大观安贫乐道,恃才清高,品德高尚。从夏大观创作的诗歌来看,无不透露出他的才华。《济宁直隶州续志》收录了他七首诗。夏大观作为一个普通秀才,在《济宁直隶州续志》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他79个字的传略,可见夏大观的品德和才学名闻济宁。夏大观一介寒儒,生前连一本自己的诗集都刻印不起。病逝时五十岁。

夏大观不是画家,更扯不上“宫廷”之类,历代画家传略词典,并无其人。百余年来,也没有一幅画作面世,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济宁发现过他题写的扇面、对联。“游目骋怀”是夏大观为“少海三弟”题写。这位“少海三弟大人”显然不是李澍。依据《续志》及夏大观诗作,大致推断夏大观生活的年代是在1805至1855年前后。应当说这“游目骋怀”是夏大观为李澍后人所题。

新闻推荐

新建房下降、二手房受冷、高档房失宠,开发商啥心情?购房者逐渐有了“话语权”

■本报记者万德龙由于市场预期依然不明,购房者不少选择观望,导致房价环比继续下降。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达到64个,上涨的城市仅有2个。咱济宁...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