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七旬老人韩义祥编著《王杰》 回忆王杰,也是在回忆自己

济南日报 2013-03-11 10:22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武良路通讯员魏司法崔璐李成勋

“每当我翻开与王杰生前相处的照片,重温他那十万多字的日记,思绪澎湃,感慨万千,我仿佛又回到40多年前与王杰共同生活的岁月……”70岁的韩义祥老人是金乡县供电公司的退休干部,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王杰的同学、战友。每当说起王杰,韩义祥总有很多的回忆。他说,他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夙愿,就是要把自己所了解的王杰写出来,还原一个真实的王杰。

1

为了真实,他打过的电话不计其数

《王杰》这本书,韩义祥写了9个月,但写作之前的材料收集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2012年春天开始写作,但材料的收集其实在1995年就开始了,我一直想写这样一本书,但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能完成。”韩义祥说,写这本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王杰入选双百人物,这是金乡的光荣,战友的光荣,所以我要写;二是基于向人们详细、真实、完整的展示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更好地弘扬王杰精神。

写这样一本传记,韩义祥追求的是真实性,而不是华丽的语言。他说:“写作过程中,为了力求还原一个最真实、最准确的王杰,我去了很多的地方,采访了很多的当事人,反复核实这些资料,这里面牵扯到100多名当事人,包括同学、列兵、将军、战友、媒体。”收集资料的这些年,韩义祥走过的路、打过的电话不计其数。他数次去济南、常熟、徐州、北京等地寻找那些和王杰有关的人。他曾经跟江苏常熟的一个老战友打了几百次电话,有时一天打过十几次。“写这些东西需要调查,需要车辆,但我没有这个条件,于是我就打电话,有的战友已经80多岁了,我们打电话有时一打就是1个多小时,他们都很认真负责,也是想把王杰的真实情况写清楚。”

2

想起那些事,写着写着就哭了

“作为王杰生前的同学、战友,我参与编撰这本书深感荣耀,期间,我多次因为重温那段峥嵘的岁月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对韩义祥老人来说,写这样一本书不仅是回忆王杰,也是回忆自己的那段岁月。那些关于王杰的场景,都是他曾经亲身经历过的,那些不仅仅是王杰的故事,也是韩义祥亲历的事实。韩义祥说:“写这本书,想起那些事,写着写着就哭了,那些场景如今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韩义祥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62年的往事,那时他和王杰刚刚入伍才几个月,韩义祥17岁,王杰19岁。那年刚过元旦,一天夜里一点半,他们接到架设低水桥的任务,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水面上的冰很厚。王杰身材不高,力气也不大,打桥桩是轮不到他的,但还未等班长分配,王杰就抢先报名,要求下水。说着,他就脱下棉衣,一下跳到齐腰深的水里,其他5个战士紧接着扛着木桩和筑头都跟着下水了。两个人负责掌桩,王杰和其他3个人抓住筑头的把手,一齐举起,重重落下,一下一下砸在桥桩上。由于河水过于冰冷,大家都冻得直打哆嗦。轮到换组下水的时候,班长在一旁喊王杰上岸,王杰说:“反正在底下了,就不上去了。”等到最后架桥完成,王杰就上不来了,两条腿早已冻麻,不听使唤了,最后是战友们把他硬拽上来的。“写到这里我掉泪了,那时候不知道苦,但现在回过头再去想想,感到那时候真是太苦了。”韩义祥说道。

3

每天休息不到六小时

写作的过程是艰辛的,韩义祥八易其稿最终成书。在整个撰写过程中,由于时隔久远,材料流失,加之韩义祥年事已高、不懂电脑等原因,给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韩义祥告诉记者,他深深感到这份责任的重大,为此产生过畏难的情绪。

韩义祥说,那段时间,他的生活规律完全打乱了,原来每天早晨起来会去锻炼一下,但为了写作他只能放弃了。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有时候凌晨2点灵感一来,突然想起什么就赶快写,一直写到上午9点,然后赶快去打字室打出来。下午吃完饭简单休息一下,就开始修改。晚上6点又开始写,一直到11点左右。老人每天的休息时间不到6个小时。

困难很多,但韩义祥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在韩义祥家附近有一尊王杰的石像,每天韩义祥都会打开窗户望向那条不远处的小巷,沉思良久,多少年来,这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韩义祥说:“他是我同年入伍的战友!是我小学、中学时期的同学!是我同乡兄弟!宣传王杰精神、再现王杰的人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次次触动了我、教育了我,这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使我重新振奋精神决心把《王杰》写好,以寄托对战友的哀思和无尽的怀念。”

新闻推荐

维权热点“面对面”顾客:有啥难题,都来说一说商家:如何解决,大家讲一讲

■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郭怀清通讯行业经常出现强行订制业务的投诉、快递行业对物品在运送过程中出现损害的赔付往往不及时、部分银行在顾客长时间排队时不能有效缓...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