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诗集济南暂未有售,济南诗歌界评价特兰斯特勒默―――他让人们重新发现诗歌之光
作者:钱欢青
□本报记者 钱欢青
北京时间10月6日19点,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以表彰他“通过精炼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自从1980年波兰诗人切斯拉夫?米沃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诗人极少被诺奖关注,此次瑞典诗人得奖,也在国内诗坛引起不小震动,不少诗人表示,特兰斯特勒默以诗人身份获诺奖,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诗歌的光芒。
他的诗能“传递给人们灵魂的体验”
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桑恒昌告诉记者,读特兰斯特勒默的诗,“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简洁、精致的诗歌风格,这种风格和汉语诗歌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诗人林之云对特兰斯特勒默的诗非常熟悉,“特兰斯特勒默本身的创作并不多,他的诗不是很好懂,带有浓厚的象征主义的味道,常涉及探讨宗教、哲学、灵魂等。他的创作一开始也曾经受到非议,但是他一直坚持独立写作,慢慢赢得了世界文坛的尊重。”
记者发现,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奖之后,名为“瑞典茉莉”的博主在博客上贴出了其发表在今年4月6日《中国时报》上的一篇文章――― 《人心中无尽的拱门――― 读特兰斯特勒默的小诗》,博文一上网,就被新浪博客置顶,点击量迅速突破五万。博主认为,特兰斯特勒默是“当今欧洲硕果仅存的诗歌大师之一”,“他从瑞典的民族文化传统中获得滋养,以现代派的先锋艺术表现手法写诗,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审美风格,成为当今瑞典人最热爱的诗人。特兰斯特勒默短小的诗歌质朴、纯粹而充满智慧,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常常击中读者的心灵深处,传递给人们灵魂的体验。”
他和中国诗歌界有过密切交流
林之云告诉记者,虽然普通读者对特兰斯特勒默也许了解不多,但是中国诗歌界知道并熟悉他的人应该不少,“旅居瑞典的中国诗人李笠曾经翻译过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歌全集,并于2001年出版。”当时,年逾70高龄的特兰斯特勒默亲自飞抵北京,出席了其诗集发布会和朗诵会,由于右半身体瘫痪,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出席活动。根据该书编辑、出版人季晟康的回忆,10年前在北京举办的这场朗诵会和新书发布会,吸引了中国众多诗人到场,是当年诗歌界的一场盛事。老诗人坐轮椅抵达会场,但在下车的那一刻,他坚持一定要自己走,拒绝身边人的搀扶,表达了诗人对读者的尊敬。在为读者签名环节,随身带着签名章的他,没有用盖章的方式,而是坚持用颤抖的手,为每本书签上自己的姓名缩写。简单的两个字母,他要写半分钟至一分钟,认真虔诚的态度,令全场动容。当天,不少中国诗人进行主题演讲,表达了特兰斯特勒默诗歌对他们的影响。这本诗集当年在中国印了3000本,很快就脱销了。
他让人们看到了诗歌的光芒
桑恒昌告诉记者,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诗歌如今虽然在小圈子里还有点热闹,但是整体上比较灰冷,“只有当类似汶川地震、南方雪灾这样的大事件出现之后,人们才会想起诗歌来,想起让诗歌来振奋人的精神,但是事件一过去,瞬间就又平静下来。这一次瑞典诗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诗坛而言,仿佛拨动了一下琴弦,把人们的视线重新拉回到诗歌上来。今年去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时,我清楚地记得诗歌节的宣言――― 让我们把敬畏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生命,把尊严还给文明,把爱与美还给世界,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这次瑞典诗人获诺奖,我觉得意义也在这里,它让我们认识到,诗歌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内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其实离不开诗歌,因为它是灵魂深处的悸动。”
林之云也告诉记者,作为一个诗人,听到瑞典诗人获诺奖的消息,内心是十分欣慰的,“无论是中国文坛还是世界文坛,诗歌的状况并不是很好。诗人获诺奖也许无法扭转这种状况,但却能让人们重新认知诗歌,能让人们在物质发达的现状下,重新认识诗歌的价值,重新思考高端精神产品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他的诗集济南暂时还买不到
2001年南海出版社曾出版特兰斯特勒默诗歌全集,但很快被卖断货。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董继平翻译的《特兰斯特勒默诗选》,济南市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海出版社的诗集由于版权已经到期,要重新出版需要再次申请版权,所以短时间内很难推出,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诗集也早已断货,但是出版社正在加印,估计过一段时间就能和济南读者见面。
新闻推荐
“泉城新八景”海选“市民评审团”只要热爱济南、住在济南,19日前都可报名
时报10月8日讯 (记者郭锐)“泉城新八景”评选活动9日起启动“市民评审团”海选,只要你热爱济南、住在济南,本月19日前都可以报名,全程见证、参与“泉城新八景”的评选,确保评选活动公正、公平、公开...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