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回河街道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四把钥匙”解锁乡村善治新密码

济南日报 2022-01-13 11:13 大字

今年以来,济阳区回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直面乡村治理中的痛点、堵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为创新乡村治理提供回河样板。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主题党日+阳光议事”畅通群众发声渠道

回河街道是济阳区村级“主题党日+阳光议事”的发源地。

为进一步引导群众规范参与民主议事,今年以来,街道对“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模式进行升级,通过“一学、二晒、三议、四讲”的“10项清单”模式,扩充了议事内容,优化了议事程序,更加便于操作。

结合村“两委”换届,街道指导各村严格程序推选出村民代表,强化指导培训,提高村民代表的履责意识和履职能力;每月选取一个示范村,组织各村现场开展“主题党日+阳光议事”观摩,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确保党支部书记对该项工作的流程入脑入心、规范操作;加强“四务公开”指导检查力度,做好议事的“后半篇”文章,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在“主题党日+阳光议事”平台上,不仅村里的每一笔支出账目得以充分公开,群众的每一项建议得到重视,年初党支部提出的承诺兑现也在这里由群众评价,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自治闭环在这里形成。

从“脏乱差”到“乡村美”“三小园”扮靓群众居住环境

回河街道牢牢把握“环境整治为了群众,环境整治依靠群众”的工作原则,立足村庄特点和生态发展需要,创新推出“三小园”建设模式。

按照“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建管并重、长效管护”的思路,街道投资200余万元,鼓励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等,形成富有乡村特色的生态板块。

强化党员联户机制,创建“党员示范园”“党员监管园”,提升建设标准;投资450万元增加村级保洁力量、提高工资标准,做到管护有制度、有经费、有人员,确保“三小园”建成后持续正常运作。

同时,街道以“出彩人家”为载体,将“房前屋后美”与“庭院美”同评比、同表彰,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村庄环境管护的意识;加强督导考核,每季度开展一次“三小园”生态板块创建评比活动,年终对建设质量较好、运作成效显著的村庄给予奖励。目前,街道首批32个试点村已建设完成,农村“四大堆”的小块闲散空地转化成鸟语花香、果甜菜美的“生态园”。

从“烦心事”到“暖心事”“信访听证+人民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回河街道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扎实推进“信访听证+人民调解”访调结合化解模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制定《访调结合模式工作制度》《信访人来访登记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访调结合化解模式适用范围和开展流程;对重点信访问题建立定期会商制度,由街道统一组织多方会诊,形成处理意见,统一答复办理;;成立由9人组成的信访事项评议团参与“信访听证+人民调解”化解模式,创建“和为贵”金牌调解室,创新采用上线处理法、中线处理法、底线处理法的“三线处理法”化解矛盾纠纷;在调解过程中健全成员单位信息共享、工作情况通报等制度,构建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领导机制。

截至目前,街道访调结合化解模式共化解矛盾纠纷77件,其中民工工资纠纷49件,涉及民工450余人,协调民工工资超过2100万元,化解信访积案1件。

从“层层转发”到“政策直达”“智慧云广播”打通服务群众末梢

民生有所盼,呼声有所应。为解决乡村治理中政策信息传达层级多、时间长的问题,回河街道激活“末梢神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投资35万元,建设“智慧云广播”信息平台,并对村级广播设备更新提升,统一接入平台管理,实现村级“大喇叭”智能总控,实现惠农政策信息“原声直达”。

街道还组织各部门详细梳理业务范围内需要向群众直接宣传的政策信息,开展多种形式政策宣传和解读,包括疫情防控要求、安全用电用气知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常识、交通安全提醒等,组织专人进行提炼编辑,转变成简单朴实、易于理解的语言,统一录制音频内容,定时统一播放,确保政策及时宣传、精准落地,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

(本报记者张群通讯员王晗胡静曲丽娟)

新闻推荐

新市镇:草莓园里种出致富“金果子”

新市镇:草莓园里种出致富“金果子”走进新市镇新河村草莓种植基地,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一垄垄整齐的绿苗上缀着鲜红的草莓,一颗...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