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为民办实事成绩单请查收!

济南日报 2021-12-27 11:25 大字

天桥区南村街道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张一 摄)

市中区擦亮“来市中·好办事”品牌。

(刘阳 摄)

济阳区济阳街道“一分钟诊所”。(张群 摄)

平阴县榆山街道全面推进“蓝盾工程”。

(冯经伟 摄)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年过去,当初的承诺兑现得如何?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有没有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初各区县制定的民生实事“年终成绩单”出炉,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成绩背后,蕴含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生动展现了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画卷。

天桥

旧貌换新颜老城“更新”再起芳华

年初的一天,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社区老旧小区内,每家每户居民都收到了一份“菜单”——《济南市工人新村老旧小区改造意见征询表》,涵盖了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的必改和选改内容,居民可以“看菜单点菜”,提出自己对小区改造的心愿。这是天桥区2021年18件为民实事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的其中一项。

结合居民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天桥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村街道按照“地上一张图,地下一张网”总体思路,率先在全市展开了一场城市更新行动,对老旧小区彻底进行提升改造。

自施工以来,南村拆除储藏室862个、自建小房35处,共3730平方米。经过150天的更新改造,如今的南村,有太多“焕然一新”:原来“普通”的街角,如今新建起大门,混凝土灰色庄重而典雅,红砖灰缝工业风鲜明;连片的储藏室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口袋公园;南村中街,商铺云集、人流量大,随着改造变身为工业主题

“网红街”;和乐邻里,舞蹈室里欢声笑

语,和乐厨房幸

福洋溢……

紧邻小区西大门的工商河也实现了“华丽转身”,环境提升的同时,增设亲水步道,进行夜景亮化工程,使居民收获了家门口的福利,有了便捷的休闲去处。“以前我们都不愿意来河边走,现在这里成了我们茶余饭后遛弯活动的第一选择!”已经在工人新村南村住了三十年的王阿姨,提起工商河的变化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天桥区锚定市委、市政府赋予天桥打造城市更新样板区、建设连接“中优”“北起”城市新地标的时代使命,全域城市更新起势成势、全面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区115个城市更新项目加速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标山二期、黄岗、长途汽车总站南区等片区提前完成签约,形成净地2500亩;丁太鲁片区2600余亩非住宅和药山南片区750亩非住宅,仅用一个月时间全部完成签约,创造了“天桥速度”。

(本报记者 张素芬)市中

实事办在心坎上筑牢百姓“幸福底线”

“前期因为疫情的原因,公司发展陷入困境。市中区委组织部主动牵头,帮助我们向银行申请了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贷’低息贷款。不到一周时间,971万元的信贷资金就打到了公司账户上!”收到“人才贷”后,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张祖平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精准把脉为人才企业破解融资难题,这是市中区以办实事力度提升“市中温度”的一个缩影。

今年,市中区扎实推进“12100”民生工程,注重从市民身边小事入手、从细处着力,为百姓筑就坚实的“幸福底线”,使群众从身边小事中感受“市中温度”:擦亮“来市中·好办事”服务品牌,创新推出智慧政务电子地图,升级打造政务服务一体化“智享大厅”,全区32个部门841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进厅办理;深化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山东省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建立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打造“国标”街道综治中心9个、“国标”村(居)综治中心

70个;建立商量工作

室25处,街道实

现100%覆盖,创建小庄村等村级协商议事示范点10个;深化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搭建“互联网+智慧法院”系统,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完善区级和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开发全市首个互联网调解系统……从宜居环境打造,到便民生活改善,再到不让民生“掉空里”,身在市中区,随时都能感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展现出一个区域为民、利民的执政理念。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民生需求,市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一桩桩实事办到群众及企业心坎上,让为民办实事“走实”又“走心”。“我们楼栋的下水管道突然堵了”“小区绿化面积能否再增加”“厨房管道老化漏水了”……在市中区,通过网格赋能拓展城市精细化治理,各社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志愿者等力量成为社区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有效织密基层治理网络,成为社区与群众的“连心桥”。

(本报记者 刘阳)

济阳

就医取药“一分钟”打通基层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不去医院也能快速联系专家诊断病情,24小时不出社区就能买到常见药物,血压测量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免费享受AI智能科技带来的医疗服务。

今年年初,济阳区济阳街道华阳社区的“一分钟诊所”在全市率先落地,该项目是济南市加快数据融合创新应用行动的创新实践试点项目,也是2021年度济阳区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一分钟诊所”借助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智能问诊、在线诊疗、支付购药一站式诊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下的“一分钟诊所”,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诊疗难题,打通了基层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作为全天候无人值守的互联网医疗设备,背后有强大的医生团队作为支撑,覆盖了普内科、中医科、消化内科、全科、普外科、营养科、心内科等十余个科室,可提供7×24小时免费在线问诊、在线开具电子处方,以及自助购药取药、快速测量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服务全部都是免费的,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助完成操作。和诊所一起配备的智能药柜支持84种家庭常用药品,群众可以通过医保或支

付宝支付,操作简单,实现24小时自助

购药。

谈起“一分钟诊所”落地前后的变化,华阳社区党委书记温明珍介绍,以前社区医疗资源相对欠缺,虽然有药店和门诊,但是他们白天正常营业,到晚上八九点就关门,会出现医疗服务空白期,“尤其是写字楼上的白领,白天没时间看病,晚上没地方看病,这个小诊所完美地填补了这段空白。”

王玉青是社区网格员,在她服务的居民当中,有不少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在疫情期间,大家都避免去医院,防止交叉感染,“一分钟诊所”出现以后,这些老人也有了就诊新方式。

“一分钟诊所”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一部分,真正达到“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目标,增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感知度和社会认同度,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目前济阳区共有8台“一分钟诊所”试点正在进行,分布在车站、重点企业、便民服务场所等地,按照计划,济阳区今后每年都要再上10台左右。

(本报记者 张群)平阴 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题解群众用车后顾之忧

近年来,电动车上楼充电引发电池爆燃爆炸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事故频发,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面对群众便捷出行和安全充电的双向需求,在居民小区集中建设停车位成为解决这一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谁来建、在哪儿建、建多少、如何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工作推进。

平阴县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电动车充电安全的“小事”作为事关群众民生安全的“大事”来抓。2021年初,平阴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社区一线调查研究,将“智能充电车棚+电梯阻车系统”的“蓝盾工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并把县城主城区榆山街道确定为“蓝盾工程”的首批示范点。

以首批示范点为突破,榆山街道党工委针对辖区内13个城市社区和部分城中村的现实需求,在问需于民的基础上确定了“疏堵结合”的工作路径,探索出“以政府为主导,开发商和物业为主体,第三方参与”的社会化运作模式。

在“疏”字上做文章,广泛开展民意调查,整合居民、物业、社区、

投资机构等各方资

源,集中建设智能

充电车棚,解决

群众“后顾之忧”,推动“禁止电动车上楼”向“不想让电动车上楼”转变,将政府“禁止行为”变为群众“自觉行动”;在“堵”字上做文章,通过出租智能充电车棚广告位获取资金,配套安装电梯阻车系统,采取“数字摄像头+人工智能电动车识别+语音自动提醒+违规停运”的方式,全天候掐断电动车的“上楼路”;在“惠”字上做文章,协调建设单位按照一块钱不低于4个小时的标准,让利于民实现平价充电。同时,设置“充值100元送20元、充值200元送50元”等优惠活动激励小区居民踊跃充值办卡,引导小区居民长期、自觉使用智能充电车棚充电。

目前,平阴县榆山街道全面推进“蓝盾工程”,共建设车棚200处,安装阻车系统573处,实现了“蓝盾工程”在城区高层住宅小区的全覆盖。通过采取“电动车棚+电梯阻车系统”的方式和系统集成的推进机制,不仅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安全管理的难题,更是主动出击,实现从“群众找”到“找群众”的作风转变,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报记者 冯经伟)

新闻推荐

济阳区回河街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难题创新“三小园”建设模式 共建共享宜居乡村

冬日暖阳下,济阳区回河街道“三小园”绿意盎然,生机尽显。房前屋后,荒地变果园,闲地成花园,空地作菜园。这样的庭院经济“...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