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城管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提升群众满意度扮靓美丽乡村“容妆”绣出幸福宜居家园

济南日报 2020-10-30 11:30 大字

金秋十月,阳光照进历城区各个村落的街头巷尾,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干净整洁,一个个分类垃圾箱摆放井然,一户户庭院窗明几净,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从垃圾乱扔的村落到如今的美丽乡村,历城区162个村居脱胎换骨、完美“逆袭”的背后,是历城城管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努力。

近日,由历城区城管局联合济南日报推出的“走进城管一线,共建品质历城”活动,聚焦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看城乡人居环境如何实现美丽“蝶变”。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历城区从完善垃圾清运体系入手,开展“行走村庄”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现规范化长效管理,全面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目前,全区162个涉农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主次干道机械化保洁率100%,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保洁范围逐渐延伸

环卫保洁全覆盖 重塑乡村新形象

10月26日上午,历城区彩石街道青龙峪村保洁员李爱华正手持小铲子,仔细清理桥头上的乱贴乱画痕迹。从早上7点到岗进行第一遍普扫,一直到下午5点,她每天在村里不断行走捡拾垃圾,时而清掏花坛内的污物,时而清理立面乱贴小广告,确保视线范围内没有污物。“如今农村环境越来越好,保洁要求也更加精细,实现了由平面向立面延伸,村里路面要时刻保持干净清爽,不能放过任何垃圾死角,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历城区城管局彩石环卫所管理人员谢德滨告诉记者。

“近年来,历城区保洁标准不断提升,延伸保洁员作业范围、增加巡查人员,将村级道路、库塘、河道等全部纳入保洁范围,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历城区城管局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负责人赵辉介绍。同时,建立闭环式垃圾收运体系,理顺区、街道、村三级运转机制。在全区9个涉农街道162个涉农村设置1000余名村级保洁员清理“三大堆”、保洁道路,配置9200个垃圾桶收集村内生活垃圾;建设完成9个街道生活垃圾转运站,在各街道成立环卫所组织实施垃圾收运;由历城区城管局每日安排专门人员、专门车辆将街道转运站垃圾运送至市垃圾处理厂,建立起统一管理、统一收运的闭环式运转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化外运,常态化保洁。

历城区农村环境“蝶变”并非一朝一夕,在于久久为功。从2012年开展以构建农村生活垃圾“统管统运、无害化处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按照每100户村民配一名村级保洁员,每10-15户配一个垃圾收集桶,每3000户配一辆密闭式垃圾收集车的标准,大力建设农村环卫设施,到2017年环卫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模式,彻底解决环卫保洁权责不清的问题,如今历城区城乡环卫实现全覆盖,精细化保洁水平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点亮村民幸福生活。

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夯实网格化管理体系层层压实责任

历城城管如何实现城乡环卫从管理相对粗放到如今的规范化长效管理,从而推进城乡环境提档升级?

据了解,历城区积极对标先进区县,在管理、督导、考核体系建设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现规范化长效管理。实行五级网格管理,区、街镇、管区、村“两委”干部、党员层层包挂督导,明确责任,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实行三级考核,在全市率先开展第三方全覆盖督查、街道互查、街道考核村的三级考核机制,落实好属地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街道,以考核促整改、以考核促提升。开展两级督导,区城管局开展“行走村庄”活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随机督查街道、村;街道环卫所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坚持每天巡查不少于两次,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利用好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环卫保洁过程中快速发现问题,并准确快速地派遣给街道限时整改,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数量,建立起“迅速快捷、责任明确”的信息化工作新模式。

督查考核更加完善

多措并举织密考评监管“一张网”

城乡环卫工作要想长效发展,离不开督查、考核的保驾护航。为此,历城区坚持用好考核“指挥棒”,建立完善的考评监管机制。制定出台《历城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考核办法》《2019年度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单独考评、单独奖惩考核机制,对9个涉农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月一考核排名,一季度一总结奖罚。

同时,健全考核机制。聘请第三方每月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全覆盖考核;抽调街道业务人员组成互评考核组,每月随机抽取各街道4个村居进行互评考核,并进村入户发放完成5份满意度调查问卷,促进各街道对照提升。

建立群众监督网。实行日常管理网格化,将每个村组按照一定户数划分为多个网格,聘请责任心强的村民为网格管理员,对网格区域内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做到责有所归,事有人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环卫设施提档升级

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提升保洁效率

“村里主次干道被机械车辆冲刷得如镜面一般,村里到处干净敞亮,咱们老百姓也舒心。”历城区港沟街道不少村民点赞保洁工作。如今,港沟街道29个村落全部实现机械化保洁全覆盖,每天24辆机械车辆上路作业,确保主次干道“三洒三扫”。

在历城区各街镇,机械化作业让保洁效率大大提升。自2017年以来,历城城管先后投入1.41亿元新购置密闭式垃圾收运车、道路机扫车、洒水车等作业车辆222辆,各街镇主次干道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全覆盖。今年7月份,历城区再增加70辆机械化作业车辆助力道路扬尘治理,充分发挥机械化车辆快速、精细、高效的作业优势,实现“一体式、全覆盖、精细化”的保洁新模式。

环卫设施是环卫工作的载体和基础,历城区投入6800余万元新建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1座,更换维修破损垃圾桶8574个,确保了环卫设施的配套和及时更新。同时,加大环卫作业经费投入,全区每年投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经费1.4亿元,用于垃圾收运及道路保洁,并且逐年稳定增长。

垃圾分类全面覆盖

“一居一策”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在青龙峪村村头,记者看到该处新建一处垃圾分类投放亭,督桶员指导居民有序地将垃圾分类投放。该村按照“一居一策”的方法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根据居民作息时间要求厨余垃圾定点定时投放,有害垃圾每周收集一次,其他垃圾全天投放收集。

历城区董家街道甄家村,干净整洁的垃圾分类亭同样引人注目,古香古色的灰墙白瓦垃圾分类红旗榜、垃圾分类公示栏和宣传栏,成为甄家村一道靓丽景观。村里平均20户有1个投放点位,居民倒垃圾再也不是件“苦差事”。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个别村居还设置了智能投放设施,居民知晓率不断提升。每个村居安排督桶员引导村民正确投放,并加大入户宣传力度,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赵辉介绍,历城区探索试点“定时投放、定点收集”的垃圾不落地、不混装收运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由就地填埋到无害化处理的根本性转变。如今,农村垃圾收运体系也较为完善,今年购买新式垃圾收集车,并购置入户垃圾桶,完成垃圾的分类收集、转运。其他垃圾由专门的车辆运至济阳等地的垃圾焚烧厂、填埋厂;餐厨垃圾运往济南十方公司处理;针对有害垃圾,历城城管每月开展有害垃圾收集周,最终运往临沂处理厂。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开展“行走村庄”活动剿灭环境顽疾

“以前大家都不注意,垃圾随手乱扔。现在环境美了,还雇着保洁员打扫,都不好意思在房前屋后堆积垃圾。”青龙峪村村民刘先生一边倒垃圾一边对记者说。从道路净到庭院美,诸多农村环境新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处处彰显着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这就是历城城管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共建美丽乡村的缩影。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历城区以解决“三大堆”清理不彻底问题作为提升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的突破口,制定了《历城区开展清脏治乱歼灭战行动 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先后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月”、“清脏治乱歼灭战”等专项整治行动,对162个涉农村房前屋后各类影响观瞻的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实现了由“单一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由“整治村内环境”向“整治村外环境”、由“单一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向“综合解决各类垃圾污染”延伸。

3年来,共清理垃圾死角90266处、268159立方米。同时,开展“行走村庄”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街道,深入村道,行走到问题现场,行走在村民中间。检查村次5200余次,现场发现薄弱环节,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沟通解决问题。本报记者李娜通讯员张震震董佳

新闻推荐

新市镇:“网格化”服务 把“便民窗口”搬到百姓家门口

新市镇:“网格化”服务把“便民窗口”搬到百姓家门口“要不是网格员帮忙跑前跑后,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理,也拿不到这二代身份...

济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