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寻访到线上直播,本报“双城祭”活动“参与者”突破千万辗转双城,“祭念”之后更奋进

济南时报 2018-12-15 14:13 大字

学生代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万人坑遗址 记者郭尧 摄

南京、济南,两座因惨痛历史产生情感共振的城市,又因“山河见证,共誓吾愿”的双城公祭而携手紧系。一场历时3天、辗转多处的“双城祭”活动,实现了让更多年轻人更近地触摸历史、铭记历史。

济南时报对活动全程进行视频和文字直播,单条微博阅读量达到千万以上,网上网下,民间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不言自明。14日,200名大学生坐上返济高铁,抑制不住激动之情,他们仍在抒发着坚定的誓愿。

第一支走进纪念馆默哀宣誓的团队

“愿殉难同胞英灵万代,警醒华夏儿女!愿革命先烈青名永存,铸就民族忠魂!愿吾辈青年励精图治,担起国之重任!愿天佑中华!国泰民安!”14日9:00,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悼念广场上,200名身穿济南时报特制、印有“山河见证,共誓吾愿”字样服装的青年,列队,全体肃立,宣誓声响彻四周。

他们是来自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国家公祭日前一天,由本报第二次组织的山东大学生国家公祭日寻访活动正式启动,开启济南、南京“双城祭”。当天,他们寻访黄河泺口九烈士纪念碑、济阳惨案纪念碑和鹊山惨案纪念碑。13日一早,他们在趵突泉公园“五三惨案”纪念堂默哀、宣誓、献花后,赶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

“济南时报组织的两百名学生团队是今天早晨纪念馆开放后,第一个来这里默哀宣誓的队伍。”纪念馆一工作人员说。随后,还将有当地学校学生及其他社会团体前来举行默哀仪式。就在学生们宣誓结束后,队伍后面,八名二三十岁的男子也放下攥紧拳头的右手,转身悄悄离开。“我们迫切希望有这种仪式感和参与感,铭记历史。”其中一男子毫不犹豫脱口而出。

四本留言簿无声记录的话语

1631、1632、1633……开馆半个多小时后,门口的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当日入馆人数不断增加。学生代表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依次走进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史料陈列厅,亲身感受那段惨痛的历史。山东财经大学的季睿虹不是第一次来纪念馆了,纵使是第二次进来,她仍动容不已。“两次来,都是深深觉得,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真是太幸福了。”季睿虹说,希望现在的“90后”和“00后”,都能来看看,亲身感受一下这段历史,以后的路,负重前行。

在陈列厅尾厅有一排留言簿,共有四本,上面写满了游客的参观感受。现场放着七八支笔,来自济南的大学生默默排队,要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心里话。等了10分钟,终于轮到山东大学的王千煜,他紧紧握着手中的笔,一笔一划写下“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铭记伤痛,自强奋斗”20个字。

短短半个多小时,四本留言簿上已经留下了数十名济南大学生的感人话语。翻看这些无声的文字,带着孙子专程从淮安赶来参加公祭仪式的卢开成眼含泪水,他拉住几名大学生的手,一遍遍地告诉他们,一定要永远地记住这里。正如齐鲁师范学院大三学生相茂收在留言簿上所写,“就算有一天历史可以原谅,但永远不能忘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千万阅读量背后迸发的情感

12月13日之于南京,正如每年5月3日之于济南,两座城市因惨痛的历史连接在一起。今年国家公祭日,本报第二次组织济南大学生参与“双城祭”活动,参与人数比去年多了一倍,同时也在丰富人们铭记历史、表达感情的途径和方法。全过程在济南时报微博进行视频直播和文字直播,各地网友一起寄托哀思,阅读量超过千万,登上微博热搜榜。翻看一条条留言,迸发出的厚重情感令人动容。

“双城祭”活动通过寻访黄河泺口九烈士纪念碑、济阳惨案纪念碑、鹊山惨案纪念碑、“五三惨案”纪念堂,参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烛光祭”,在纪念馆集会场默哀、宣誓等仪式,增加了青年人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创新了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山东炎黄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两年活动的赞助方,董事长邬君告诉记者,赞助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年轻的大学生“铭记伤痛,自强奋斗”。“我们的民族只有自强不息,才会有向‘上’的勇气,人不自救天难佑。

14日傍晚,返济的高铁上,学生们还在交流各自的参观感受。齐鲁师范学院的司翔宇说:“《战狼2》引起众多国人共鸣,在同胞危难的时候,冷锋舍生忘死保护同胞,大使馆不顾危险保护公民,战舰指挥官下达开火指令的那一瞬间,真正让我感受到身后有个坚强的后盾,不必为自己的安全担心。我明白冷锋那样的人物行为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现实中的我成不了冷锋,但是平时我们就是身边最需要我们的人的后盾,可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也可能是自己正在慢慢老去的爸妈。现在的我,一个大学生,现在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为家人遮风挡雨,让家人幸福,让社会平安发展。”

81年的时光里不时作痛的伤疤

91岁的葛道荣是目前记录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一,14日晚,他的儿子葛凤瑾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那段岁月发生的一切对他们家族绵延至今的影响。

在南京城被攻陷之后,葛道荣的一个叔叔两个舅舅分别被日军杀害。这对当时的家族来讲,就是三个劳动力的缺失。葛凤瑾说,当时家族只能靠他的奶奶带着针线上门给人缝补衣服来贴补度日,过得异常艰苦。

而那段创痛,带给葛道荣的,除了每逢阴天下雨被日军刺伤的右腿会不时疼痛,还有跟随了他81年的梦魇。虽然已经过去了81年,但是直到现在,那段往事都是他最不能忘记也最不愿提起的回忆。但是近十年来,葛道荣开始直面那道伤疤,并用自己的方式让真相流传下去。葛凤瑾说,父亲只要有空,就会撰写自己在那段岁月里经历的点滴,并且收集整理了一份几寸厚的关于那段岁月的资料集。

葛凤瑾坦言,在父亲最初跟自己描述那段历史的时候,自己只是知道这是家庭的一个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被一层一层揭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立,葛凤瑾才逐渐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灾难,也是整个南京的灾难,更是整个民族的灾难。

工作之余,葛凤瑾接过了父亲手里传承历史真相的接力棒。葛凤瑾说,等自己老了,走不动了,自己的孩子会把这根接力棒,继续传承下去。“要求他们知道真相,并且牢牢记住真相,但不是记住仇恨。”

(记者丁国彬 梅寒)

新闻推荐

济阳爱心企业给环卫工送来大白菜

“这些白菜够五六顿的,这么冷的天,可以包饺子吃了。”12月13日上午,济阳区绿宝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程从济阳赶来,将1万余...

济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