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不是山

黄山日报 2021-11-23 23:41 大字

□周丽

皖南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村落。

山中翘楚,当属黄山。“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徐霞客这一句道出黄山无出其右者。绝美风景,独领风骚,引无数游客竞折腰。

中年以后,更愿意亲近的,是这里的古村落。

众多古村落中,名气响亮的,绕不开西递、宏村。络绎不绝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声音,车水马龙的出入,划破静谧的昼夜,诗意一次次被打断,抽空。相见不如想念,站在季节的路口,挥一挥衣袖,暂且别去。

别去,是为了更好的相逢。烟雨蒙蒙中,被世人盛誉“中国画里乡村”的黟县,款款相迎。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惯于雄奇豪放的李太白,将婉约赠予了黟县,着实难得。作为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加之境内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随处可见,称之为“小桃源”,实不为过。白墙黑瓦里融入山清水秀的灵气,小桥流水中藏着云淡风轻的从容。远去的旧时光里,是怀着怎样的深情和执念,使得她静静守候,默默等待,不喧嚣,不盲从,不张扬。仿若待字闺中的姑娘,等待梦中人哒哒的马蹄声,打远方而来。

有心人,跋山涉水,终究会来。参差错落的马头墙,黑白相间的古民居,遗世独立的旧风情,绊住脚步,醉倒目光。目光脱了缰,迎着风,冒着雨,在巷陌,在田畴,在桥边,撒着欢,追着跑。

不觉追到碧山。

秋阳也热情高涨,一路尾随紧追,一路穿过粉墙黛瓦和小桥流水,抵达群山环抱的碧山。碧山不是山,是古村落,像是墨汁泼洒在宣纸上,古意氤氲开来。这个隋朝便有记载的村落,名起南宋,盛于明清。秀丽与古韵兼容,朝气与老派并存。山明水秀,远峰近宅,临水蔷薇,如同画里。目之所及,群山隐约,层林尽染,溪水潺湲,碧山仿佛被时光从水墨里偷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的江南词用于碧山,再恰当不过。

山村里保留着明清时期古民居和祠堂百余座,它们像村口站立的阿婆,安详,沧桑,淡然置身于繁华和喧嚣之外。有的残砖断瓦还没来得及修缮,好似满脸褶皱的老者在耳边诉说着碧山的过往云烟。

天井,是徽州祠堂的眼睛,是古人空间美学的传神之笔。四方形的轮廓剪裁出湛蓝色的天幕,俯仰之间,明暗之间,流年暗换。这一方天井少有闲时,轮番将阳光,月光,迎来送往,自然,书有了温度,落满诗意。

于我等而言,快乐何止于此?

前脚刚迈入大门,雨滴后脚悄然而至。秋天最后一场雨,不倚不偏,落入碧山,落到屋檐,顺着屋檐缓缓流下,从天井落下,形成四方的水帘天幕。细雨如丝,细丝如帘,恍惚间,有张开双臂,仰起头,拥抱雨水的冲动。

雨水的不期而至,令一颗颗诗心雀跃不已,纷纷侧身,顺着陡直的木楼梯,蜂拥而上二楼。临窗桌子上,一个花瓶,一枝花,一本书,素洁,雅致,深沉。推开吱呀的木格窗,凭栏远眺,好一个烟雨徽州,好一个水墨碧山。群山连绵,青黛蓝紫,烟岚缭绕,阡陌纵横。雾气袅袅的远山,黑色是笔墨,白色是留白,空气中漂浮的水汽像丹青将化未化的墨晕一般。楼上人倚窗凭栏,凝神远眺,楼下人隔着雨帘,“咔嚓”摁下快门,纷飞飘忽的思绪,投向远方的目光,瞬间定格。

碧山半日闲,尘世十年梦。“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归途,隐约听见,有谁在轻声低吟。

秋天最后一场雨,缠绵不绝,从碧山,跟到屏山。

屏山不是山,也是古村落,存有千年之久。村北有座山,状如屏风,故此得名。清朝诗人余逢辰游屏山时曾写下诗句:“青山列画屏,雨余翠欲滴。秋叶更春花,纷披似锦织。”

斯人已去,青山依旧。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岁月的浸染里,散发浓郁的沉香。撑着雨伞,漫步青石板路,抚摸斑驳的墙壁,仰望肃静的祠堂。光阴里,它们走过风,亲过雨,吻过雪,尝过霜,修炼成如今的模样。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塝不时飞来村妇浣洗的棒槌声,美人靠偎依溪边,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形态各异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附在墙上的藤蔓蔷薇,临水而照的红蓼,身体探出院墙外的柿子,红灯笼似的挂满枝头。崭新与陈旧,老派与时尚,在这里,完美地相依,相融,相生。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身在碧山,李白放空自己。身在屏山,我心悠然。欲返,村口伫立,天阔地辽,长风当野。苍茫远山,和山脚下那片金色稻田,正被初冬的手,一页页翻开。

回眸处,万物深情。

新闻推荐

黟县增动能强支撑砥砺奋进展新颜

高铁建设紧张有序大型机械助力农业生产热火朝天赶订单工人正在加工板栗1—9月GDP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