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通过画笔赞颂胡杨精神” 76岁李山瑞保持着“走到哪写生到哪”的习惯

合肥晚报 2021-11-15 00:46 大字

想和李山瑞老人约个空闲时间聊聊,是件很困难的事。

他要经常到全国各地采风写生,住在合肥也还要进行藏书票、国画胡杨林专题的创作,还要准备到省内外举办个人作品展。

“我没有专门去上课学习,也没有拜谁为师,而是师法自然、师法大师,做独特的我,画独到的画。”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已在合肥生活了13年、今年76岁的李山瑞这样介绍自己,“艺术,就是追求和别人不同。”

儿时爱画画

李山瑞祖籍河北唐山,出生在山东泰安。

“我父亲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从开滦煤矿调到山东新汶矿务局的,七级钳工,专门负责煤矿机械维修。”李山瑞这样介绍自己的父辈,“后又调到淮南,在铁路大厂(淮南煤矿机械厂前身)工作了一辈子。我也就在淮南上了学。”

“我小时候算术不行,但喜欢语文,喜欢文体活动,喜欢画画,经常出黑板报。”李山瑞对儿时发自内心的兴趣有充分的了解。

1959年,到了淮南煤矿机械厂工作,在工作之余,他也没有放弃外出写生,临摹国画山水花鸟的爱好。

自学显才华

在工厂,李山瑞完成了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的学业、完成了中共党校国家机关分校的进修培训,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20多篇政工论文,被破格评为高级政工师。

“我进厂时,只是一名打杂的勤务工,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文字功底和理论水平,在单位是党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11年,能以高级职称退休,我知足了。”李山瑞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很是满意,“我从一名业余绘画爱好者,到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也知足了。”

退休勤写生

获得名誉的背后,是自学、自练、自悟、自创的过程,特别是2005年退休、2008年定居合肥后,李山瑞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

“我订阅了《中国书画报》《美术报》;收集文徵明、石涛、张大千、陆俨少等大师的作品,从中汲取笔法、墨法、章法;闭门习作,有时可以一个星期都不出家门;外出写生,不论天气优劣、地点险夷;参加团体采风、笔会,相互交流绘画技艺。”李山瑞有着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对自己痴迷作画的行为,事后他也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60多岁骑自行车几十公里外出写生;70多岁去武当山、华山写生;在六安万佛山千米悬崖写生两小时;创作时,烧开水烧红了壶底;剪报资料几大本,都与绘画有关;五赴黟县写生徽州古民居,为藏书票收集素材;深入大漠腹地额济纳,写生胡杨林……

参展业绩佳

创作的结果,让李山瑞感到精神的充实:

作品四次入选中国藏书票大展;出版美术专辑9部(其中诗画集3部,绘画集6部),出版古民居、山水、扇面花鸟挂历3册,在淮南、淮北、铜陵、合肥等地举办画展,他的藏书票入选全国七届、九届、十四届、十五届大展。

“1989年以来的30多年里,我曾向朋友赠画900多幅、梅兰竹菊100多套。”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所属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直老年书画联谊会高级书画师,李山瑞曾获全国“民族腾飞”杯书画赛二等奖、首届“少林功夫”杯书画赛金奖、唐山世博园国际书画交流展金奖等。

个展差异化

近几年,李山瑞在创作山水花鸟基础上,更注重专题绘画:“当今书画领域,高手如林,异彩纷呈。我现在并不追求什么都能画,而是追求差异化,在某一方面画得出彩,画得有个人的特点,让观赏者看到画能识人。”

李山瑞近几年创作的《百塔古韵》《徽州古民居》《仿青花瓷画》《高原花卉扇面》《苍天胡杨》等专题绘画,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5年,历时3个月、巡展5地的《胡杨魂·中国梦》个人写生画展,受众人数达1700多人。

今年6月,在祖籍地唐山,李山瑞举办了他的第七届个展《胡杨传奇 大美山河》,唐山电视台、开滦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爱好解疲乏

绘画之余,李山瑞还花一些时间用在健身、钓鱼、旅游、收藏等方面,特别是随着季节到室外去挖野菜,让他以健康的身心去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去调节创作带来的疲乏。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干什么都不行,更谈不上绘画。我们居住的地方归蜀山区南七街道洪岗社区管辖,每天早上要在小区里晨练。”李山瑞分享着他的健身经验。“能认真把小区的健身器材在半小时以内全部走一遍,也是要花不少力气的。另外,我还要加上自己捶拍身体各部位2000次的动作。”

对于挖来的荠菜、马兰头、豌豆头等野菜,李山瑞喜欢用清蒸加些辣椒末的方式进行烹饪。至于钓鱼,“主要以鲫鱼为主,也有两次钓到过鳊花”。

并不抽烟的李山瑞,还有保持了30多年来收藏香烟标识(盒)的习惯,目前藏品已近3000件。

旅游带画夹

旅游,是李山瑞最乐意做的。

“对我来说,旅游和写生是分不开的,到哪里我都带着速写本,游到哪,画到哪。”李山瑞提到旅游,一下子兴奋起来,“通常都是女儿一家开车,带着我和老伴,到了目的地,我们一块观赏,看到好景色、好构图,他们玩他们的,我画我的,互不干扰。”

南到云南、贵州、海南,北到山西、辽宁、新疆、内蒙古,李山瑞通过旅游、采风、笔会,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在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我第一次体验到高原反应,耳鸣、嘴唇发紫、浑身无力,但我看到了彩池、雪山、峡谷、森林、滩流、古寺、民俗,此生值了!”李山瑞有些激动。

享受朋友夸

以前,李山瑞不太关注他的微信朋友圈,也不爱在朋友圈里发表或转发喜欢的内容。现在不一样了,他会把他的作品发到朋友圈里,让大家欣赏,让身在合肥的自己,有来自全国朋友的联系。

对于自己观念的改变,年逾七旬的李山瑞有着北方人豪爽的性格,有着他自己的看法:“我不会无病呻吟,转发一些无关痛痒的文章和图片,我只发我的作品。实际上,发朋友圈的图片,要制作、要编排,要有相互的关系,这里面还要有编辑的考量。”

看着来自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李山瑞心里暖融融的。

作品朴无华

至于今后有何打算,李山瑞坦言:“将重点探索皖南古民居和胡杨林的创作。”

“在创作中,我力争做到既表现枝干的沧桑,又突出枝繁叶茂;既表现构图均衡变化,又突出层次分明,既表现外在美,更突出其内在精神。”李山瑞感受着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从中看到了生命的丰富,看到了质朴无华、没有装饰的粗壮美,看到了强劲而倔强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吗?”刘泉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图

新闻推荐

宏潭乡:开辟乡村振兴新“稻”路

金秋时节,黟县宏潭乡佘溪河畔稻谷飘香,远处稻田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声,与潺潺的流水声和谐融汇,共谱山乡丰收的赞歌。放眼望...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