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稻”一年丰收季

黄山日报 2021-11-08 01:23 大字

本报讯近期,黟县渔亭镇汪村村50亩黑稻相继成熟。11月3日,笔者来到黑稻基地,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放眼望去,遍野铺金,微风吹拂,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阵阵清香。远处,一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该村抢抓晴好天气抓紧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村里共种植黑稻50亩,水稻种植全程采用传统人工耕作的种植方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亩产仅为300公斤。”渔亭镇汪村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李智锋介绍。年初,汪村村与黟黑古法酿造文化园签订合作协议,帮助该企业试种酿造黑米酒的原材料。“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培训,我们只负责黑稻的种植和管理。黑稻采收时,公司按不低于成本价收购。”订单农业让村集体与企业联系更紧密,让资本、技术、信息更加有的放矢,也为村集体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近年来,汪村村大力发展黑玉米、黑稻种植,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了双增收。2020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3万元。预计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4万元。

汪村村全面整合第八批选派干部、金融专员和专技人员“三支队伍”力量,激发各方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和组织保障。目前该村有驻村工作队3人,专技人员2名,金融村官1名。选派驻村人员以“美丽渔亭、健康汪村”为总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该村在以入股分红的方式整合全村680亩农田的基础上,发展中草药种植20亩,着力实现一二产业融合;种植荷花40亩,2021年投入6万元实施荷鱼共养,向农旅结合方向发展,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王瑶·

新闻推荐

宏村镇:“e”治理成效显

本报讯“真是太感谢了,我用手机上报后,县消防大队很快就来处理了。马蜂窝摘除后,村民可以放心出行。”10月15日晚7点半,...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