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墨拓博古山水画

大江晚报 2020-12-14 00:47 大字

在黄岳画院有一座名曰“观古”的水榭,是我的画室,室匾是由清代篆刻大家黄牧甫所书的篆书木匾,四周院墙内汇集了收集于徽州各地的名碑刻石近百块,均为记功载德之益碑,每于此临池作画,似与古人心灵相通,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长期在与先贤的赏玩交流中,便有了更多的思考,前人的生活场景与状态,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意与古会”的创作灵感油然而生,那时便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与快慰!

金石博古,是中国书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似乎更能表达历史与文化的意蕴。而传拓技艺,使金石博古得以传承,是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墨拓博古入画大家中,我的乡贤黄牧甫即为此方高手,我也数次拜谒先生在黟县黄村的故居“旧德邻屋”,虽只残留老屋数间,且无后人,也未保护,往昔的“旧德邻屋”青石门匾已经损坏,好在损坏前,尚留存完整的拓片,使其精神永存,艺术生辉,也让我们能够目睹当初的神采。每次拜谒,站在黄牧甫曾经生活和居住的老屋中,似乎与之有着穿越时空对话的精神享受。如今黄村的正街上,已建起了黄牧甫纪念馆,展厅四周挂满了高仿他各个时期的书画篆刻作品,虽然不是真迹,但同样让我流连忘返。

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内在潜质的艺术。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山水画,从表面上看,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是对笔墨的把握,实质是个人内在潜力的开发和充实。山水画家只有平时不断地训练,从临摹古代优秀作品,再到自然山水的写生、创作,修心悟道,久而久之就会激活内在的潜力,找到自己的使命,从而实现人生的圆满自足。墨拓博古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意蕴,而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我也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幅画作,记录了时光与岁月,这个时光是人间的变化,这个岁月是流逝的沧桑。墨拓古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时间的穿越,百年甚或千年。用笔墨营造史境,笔是岁月,墨是时光,人生是在岁月与时光中,品尝百味。一幅墨拓博古山水画的内涵与意趣,有别于普通山水画,需以特殊的艺术语言,将中国传统的墨拓和山水画融为一体,既是对过去历史的探寻和沉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蕴含着作者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

一件墨拓的考据与研究,最终题在画上,是中国传统诗文书画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一幅博古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不少中国画家已不敢用书法在画上题诗文了,这也是中国画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当然,墨拓山水画,对我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摸索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烦恼、挫折和失败,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

博古山水画的创作,必须深入生活,走进自然,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素材,才能真正达到寓古于今,别开生面。因此,我每到一地走访,不论是写生还是游学,都会关注那些石雕石刻,有机会就拓下来,带回去慢慢地品味、构思,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意境得以升华,最终完成一幅完整的墨拓博古画。

创意与构思成功与否,是博古山水画的关键所在。而拓的过程,就是创意构思的过程,也是画的过程,是拓也是画。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摆放拓片位置,取舍画面图案,掌握墨色变化,灵活机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自己拓制并補绘的体会来说,墨拓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肯定需要作者参与到拓制的过程中来,这样才能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散落在民间的历史遗存众多,如果不及时发现整理,很多都会在时间的流淌中逐渐消逝,这是十分可惜而又可悲的事情。黄牧甫故居“旧德邻屋”门匾的损坏,就很能说明问题,但因为有拓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它当初的风采。而墨拓博古山水画的创作,正是将这些散落民间的文化遗存,收集整理出来,重新加工、挖掘和利用。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努力将之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杨林

新闻推荐

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黟县开启“刷脸”认证新模式

本报讯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切实做好城镇职工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黟县人社局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以...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