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至,霜叶红。从10月开始,黟县的塔川秋色进入最佳观赏期 你在塔川看红叶 看红叶的人在看你
■ 本报通讯员 韩丹妮 本报记者 吴江海
每逢周末,途径塔川村的公路总是“蠕动”着车流,两侧也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车辆。“进入秋季,游客成倍增长,以来自长三角的自驾游客为主,日最大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塔川村党支部书记韩敏说。
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塔川村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格外忙碌。在公路边的“影友之家”客栈,老板娘汪丽霞一边整理着客房,一边打开“话匣子”:“我以前在宏村景区当导游,随着塔川秋色名气越来越大,2011年我回家办起了农家乐。3年前,又学着村里的民宿,对农家乐进行了升级改造。环境好了,来得客人也更多了,到了11月份最忙的季节,都要请人帮忙。”汪丽霞的“影友之家”客栈有12间客房,每年进账十几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塔川村距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2公里,背倚高耸云端的黄山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碧波荡漾的奇墅湖。这里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口及周边古树参天,尤以乌桕树居多。每到秋季,漫山红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将原本萧瑟的秋渲染得色彩缤纷、美不胜收,塔川秋色也因此被游客誉为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那斯和北京香山并列的“中国四大最美秋色”,成为众多游客特别是摄影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
秋色虽美,但过去的塔川村一直以农业为主,经济单一落后,在几年前村民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2015年,塔川景区的旅游经营权被黟县徽黄旅游集团收购,村民、村集体以资源和管理入股,分红比例为门票收入的10%和4%。韩敏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和景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联手对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按照季节时令和空间布局打造特色旅游节点,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来玩的游客逐渐增多。目前,全村近四分之一农户经营农家乐,还有不少村民摆摊售卖蜂蜜、竹笋、香榧等农产品,初步估算仅农产品销售一项每户有8000元收入,加上每年的旅游分红,村民人均收入比原来翻一番还拐个弯。今年9月,塔川村以旅游资源富集、观赏游憩价值较高、乡村旅游开发主题定位明确,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近日,国家林草局生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草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印发《全国森林旅游扶贫典型案例汇编》,黄山市黟县塔川村名列其中。
如果说“影友之家”客栈是塔川当地村民发展农家乐的缩影,那么“塔川书院”则是外地客商投资发展高端民宿的代表。
小桥流水,参天古木,近处的稻田散发着泥土芬芳,远处的山峦蜿蜒起伏层林尽染。“塔川书院”是依托村中5幢徽派老房子改造的民宿,还租下了周围60亩的稻田,让游客体验农事生活。老板邓茜告诉记者:“客房价格在500多元到1600多元之间,一般要提前半个月预定,节假日基本是一房难求。”
如今,“塔川书院”“偶得一处”“御前侍卫”等民宿连点成片,成为塔川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韩敏说,民宿产业的发展保留了古民居的原始风貌,优化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升了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为村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更让村民从中学到了餐饮、服务、管理等技能,带动了全村农家乐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如今,塔川村农家乐有45家,客商投资的高端民宿有15家,生意都比较红火。
塔川变的不仅是环境,还有村民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和理念。
“以前,老百姓垃圾乱丢、污水直接排到河里。现在老百姓觉得环境好就有游客,游客多了收入就多,所以大家的环保意识特别强,保护景区环境、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塔川村村民吴永鸿深有感触地说。
“塔川最美的是秋色,其他季节是我们的短板。去年,全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三分之二集中在秋季。”韩敏说,为了让“一季景”变成“四季景”,塔川村正积极与徽黄集团合作,根据不同季节种植梅花、菊花等花卉,让塔川四季有景,同时串联起宏村、木坑竹海等周边景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和乡村体验,通过优势互补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题图:塔川秋色。本报记者 张理想 摄
新闻推荐
副镇长汪伦炯推介青梅高铁项目建设火力全开"作退一步想"工作室源川青梅暗香来金秋时节,黟县西递镇源川村的青梅树...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