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镇金秋时节看点多

黄山日报 2020-11-13 04:26 大字

副镇长汪伦炯推介青梅 高铁项目建设火力全开 "作退一步想"工作室

源川青梅暗香来

金秋时节,黟县西递镇源川村的青梅树一片葱绿,在阳光下尽情呼吸。“今年,我们在严岭村民组试种的500株已经开花结果,长势不错。”该村负责人吴峰华笑说,目前全村种植青梅570亩,其中村民400亩,村集体170亩,正与浙江客商洽谈合作事宜,预计年增收280多万元。

如何与青梅结缘?吴峰华回忆,2016年1月,正值歙县上丰乡梅花采收季节,他们参观获悉,每斤青梅干花能卖120元,花农都说利润可观。心动就行动,两个月后,源川村从歙县买回500株青梅苗,在严岭试种。次年,吴峰华惊喜发现,这些青梅长势良好,成活率90%以上,适合当地种植。2018年,村里在临近的西递村流转土地50亩,去年又利用扶强扶优资金再在西递村流转土地50亩,种青梅的同时套种黄精。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到歙县看采收果实,村民纷纷投入青梅产业,今年订苗7000多株,扩大种植面积200亩。其中,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户均种植1亩左右。

有了种植规模,且盛果期将至,产业发展是关键。由此,源川村招商引资紧锣密鼓。“我们和两家浙江企业谈合作,一个是萧山的青梅酒加工企业,想建1500平方米厂房,酿青梅酒;一个是湖州市的梅源集团,准备生产果脯,出口韩国、日本等地;同时,利用正月前后一个月的花期,带动旅游等产业。今年3月份,我们还申请注册‘黟梅’商标,打造品牌。”吴峰华算了一笔账,2016年与梅源集团约定,青梅保底收购价每斤1.6元,一亩地种40株,每株产果80斤,亩收入可达5000多元。

村民王发祥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养蚕、采茶,担任生态护林员,还种青梅2亩。“多挣点钱。”他憨厚一笑。“现在青梅树棵很大,慢慢结了点果,还没熟透,要加强田间管理。”村民余国华流露希望的眼神。图为西递镇有关负责人在观察青梅长势。

黎小强文/摄

服务建设党旗扬

叮叮当当的钢筋碰撞声此起彼伏,嗤嗤作响的电焊火花四下飞溅,重型装载车的轰鸣声接连不断……霜降时节的黟县西递镇源川村,昌景黄高铁、池黄高铁、G530下穿线等建设工地,到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走进源川村高铁新村,记者看到,几排新建的徽派排屋基本落成,清一色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已有多户人家正式入住。其中一户人家,大客厅、大餐厅、大厨房,房间有10来间,今后还将建庭院,房屋和庭院加一起,占地面积近160平方米。

源川村党总支书记吴峰华说,高铁新村用于安置高铁建设拆迁户,主要建设居民住宅、公共服务场所,以及道路、停车位、绿化等配套设施。目前,一期建设基本完成,二期正在加快建设。“可以自家住,也可以做民宿,接待游客。这里的房子,基本是按照这个要求设计的。”

源川村地处西递镇东南隅。2018年12月26日,昌景黄高铁安徽段暨池黄、宣绩高铁关键工程开工动员会在源川村召开。绕过排屋,来到一片空旷地,吴峰华指着不远处说,黟县高铁东站建在源川村。“在这里就能看到,那片是站前广场,那片就是高铁站。”

黟县高铁东站距离西递古民居风景区3km,距离宏村古民居风景区15km,距离齐云山风景区10km,距离黄山风景名胜区40km,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目前,西递镇正以黟县东站建设为契机,全力加快打造文旅小镇,建成后将加快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让村民们都知道,高铁建设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子孙的大好事。”吴峰华告诉记者。源川村自然条件较差,农民收入以蚕桑为主、茶叶为辅。近年来,当地蚕桑产业大幅萎缩,乡村经济亟待转型发展。

2018年11月,黟县高铁站建设前期征地工作启动。“我们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几名党员拆迁户率先完成征地拆迁测量、评估,率先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同时,我们成立一支以村两委为主的党员服务队,每人包保一户拆迁户,服务拆迁户。”

吴峰华说:“昌景黄红线范围内的28户拆迁户,去年7月1日开始签约时,当天就一把签了。第二批次涉及站前广场、G530下穿、高铁敏感区的31户拆迁户,也在今年7月15日签了。还有2户是养蜂户,当时人在外地,他们10月3日回来后,也马上签了。”

目前,源川村全面完成高铁建设征地拆迁任务。拌合站、制梁场、临时建房、施工便道等,相继拔地而起、建成投用,确保高铁建设顺利推进。吴峰华说:“我们村的高铁线,总长近3000米。村里60岁以下没有外出打工的村民,大部分都在高铁工地上做事。”许晟文/摄

“五治融合”促治理

10月23日,在黟县西递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事件调度平台,可以清晰地翻阅到镇里的大事小情,“通过这个调度平台,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加强各村组的实战指挥、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可以实现‘智治’支撑‘平安西递’建设。”近年来,黟县西递镇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中,不断推进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润民心自治增活力、智治强支撑“五治融合”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10月13日,在西递镇司法所、综治等部门的联动下,一起赡养纠纷得以成功化解,工作人员趁热打铁,对达成的协议又进行了司法确认,“镇里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育有一女,外嫁他地,由于多重原因,在今年8月份的动态调整中,老人的特困供养条件不再符合条件,因此老人的日常照料都成了问题。西递镇司法所、综治部门得知情况后,当即和民政部门对接,并多次赶往外地,利用老人的女儿晚间务工回家的时间,与其说情说理,最终促成这起赡养纠纷达成协议,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着落,也高兴得不得了。”西递镇司法所所长吴勇说,这只是西递镇在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过程中,打造“作退一步想工作室”调解品牌以来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在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过程中,西递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增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乡村治理中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推进法治阵地建设,强化法制宣传,倡导树立法治理念,提升法治素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形成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的良好氛围,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德治在乡村治理中起到“内外兼修”的作用,许多矛盾在无形之中得以消除。截至目前,西递镇司法、综治等部门已调解矛盾纠纷64起,调解成功率达100%,有效维护区域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同时,西递镇海整合司法、信访、调解、维稳、法律服务等站所力量,以“党建+网格”模式打通基层治理关键环节,为统筹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镇设立一级网格管理员7名、二级网格信息员38名,镇综治中心依托“一网清”系统对网格员采集上报的各类信息、网格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实现动态预测预警,为社会治理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目前,西递镇共采集各类人口数据5722条,房屋数据1965条,一网清上报事件6388件,办结率995%。与此同时,将村级安装的治安探头与公安部门实施的“雪亮工程”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并将该“网”充分运用到景区秩序管理、游客服务管理、防火防汛应急等工作领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效,成为有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中枢”。

姚大盛文/摄

新闻推荐

浪游数得路千程 一个诚实可爱的作家

最近常翻《汪曾祺书画集》。这个夏天南方多雨,六月以来,雨水不断,南方已有多地受灾。前一阵与友皖南行,亲见洪水汤汤,甚是惊骇...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