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县展新颜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伟大诗人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黟县生态资源禀赋独特优越,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森林覆盖率达84.6%,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主要指标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连续2年蝉联安徽省榜首,负氧离子达到32000个/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小康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千年古县”“国家旅游强县”“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等称号。
五绿筑牢生态屏障
黟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全县共设立县级林长13人,乡镇级林长82人,村级林长136人。突出工作重点,把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等“五绿”作为筑牢生态屏障的主要抓手。坚持不懈抓“护绿”,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管理,严格执行年度采伐限额制度,县政府出台实施五溪山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禁伐补助政策,下发《关于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通告》,开展“绿剑”行动,加大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实施古树名木修复工程,投入15万元完成县内10株古树修复。持续强化林地管理保护,坚持依法、科学、节约使用林地,未发生林地未批先占、乱垦乱占现象。因地制宜抓“增绿”,挖掘增绿空间,调整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香榧、油茶等特色经济林,截至目前完成人工造林2894.8亩,完成长防林工程封山育林6000亩,完成退化林修复15000亩,完成森林抚育67000亩,出台了《关于印发黟县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见缝插绿,全面提升全县乡村绿化美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高效规范抓“管绿”,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不断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全面提升依法治林、依法管林水平,年内森林案件立案166起,查结165起,处罚165人,案件查处率99.4%,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建立护林员队伍158人,加大森林管护力度,年内未发生森林火灾,加强有害生物防控,落实网格单元监测普查“林长+技术员”责任人制度,松材线虫监测普查率100%,清理枯死松木1.7万株,合力打好黄山松保护战,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72‰以下。积极探索抓“用绿”,大力发展观光林业,森林旅游康养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提升社会效益,打造五溪山、打鼓岭等森林旅游示范点5处,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农民增收。深化改革抓“活绿”,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探索“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积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林地组合24万亩,吸引社会资金5亿元投入营造林及林业产业发展,建成林下草药林下种植基地1500亩,组建林业经济合作社28家,经营林地总面积6万余亩,年总值突破6600万元。
五网呵护碧水甘泉
黟县既是新安江水系源头之一,又是青弋江水系发源地,是国家水土涵养重点生态功能区。近年来该县在建立县、乡、村河长制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了水域的综合治理网格化,突出以布网、巡网、收网、梳网、结网等五个水域环境治理环节,环环紧扣,步步推进落实。因地制宜布网,按照全县水域分布,将全县划成8个总网格,66个支网格、741中小网格,明确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总网格长,村或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支网格长、村组长及各环保信息员为中小网格长,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上下联动”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全覆盖网格模式。不留死角巡网,积极建立了网格巡查制度,开展河岸督查检查,重点巡查饮用水源头、奇墅湖、漳河、横江、虞山溪等重要水域,积极开展污水直排、垃圾入河、电鱼、毒鱼、河道非法采砂等破坏水环境行为巡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截至目前,共查处非法采砂行为19起,给予警告20人次,开展渔业资源保护专项整治突击行动7次,收缴电瓶6台套、地笼2000余米,出动执法人员150余人次,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1起1人,行政处罚2起2人,教育违法人员15人。尊重民意收网,把群众最需要、最实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做为出发点,以召开网格户主会议,实地调查走访,部门协商反馈等多种形式,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共走访群众208户,企业72家,学校8所,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22条。细化归类梳好网,对群众意见与反映情况进行梳理分类,再进一步细化,明确处理时间、任务、责任人等。狠抓落实结网,把抓问题落实放在环节的首位,坚持突出水域重点领域整治,加密水质监测,精准掌握水质情况,全面摸排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加快推进2019年城镇污水管网项目建设,完成4个老旧小区、2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基本消除老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完成82处渗漏点修复工作,进一步提升污水厂进水浓度,扎实推进农村污水PPP项目,如火如荼开展奇墅湖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综合治理,继续推广提升生态美超市,规范餐厨垃圾清运,全面开展水岸同治、系统治理。
五黑添彩绿水青山
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将生态品牌优势和以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五黑”系列农产品等“五黑”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种养业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路、打有机牌,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抢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机遇,巩固推进全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成果。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积极培育“五黑”系列农产品,编制“五黑”特色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五黑”优势品种。把发展“五黑”特色产业与精准脱贫、乡村旅游相结合,创新农业政策性保险产品,探索专业合作社、企业带动等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五黑”特色产业专家库,聘请中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7位农业专家,在产学研、项目争取、品牌创建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出台“五黑”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整合财政资金1000万元以上,对“五黑”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等实施扶持。目前,黟县的香榧、黑鸡、古墨茶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有机认证。实现一产产值1.67亿元,综合产值2.5亿元。毛竹笋有机建设基地8万亩,产值1.1亿元。提升了绿色发展生态空间,切实将有效推进绿水清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进展,着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安徽绿色发展样板先行区。
五控托起蓝天白云
加强监管狠抓控煤、控气、控烧、控尘、控车等“五控”重措严治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开展省大气污染防治督查交办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督促问题整改再落实。加强控煤专项治理,近年工业园区未新增燃煤工业锅炉。强化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加强对餐饮油烟污染扰民的查处力度,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行动4次,关闭餐饮店2家,责令整改5家,完成9家加油站整改,控气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秸秆利用新方式,疏堵结合和科学监管,积极推进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能源化等利用方式,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94%以上,加大对秸秆控烧督查力度,全县无火点发生。加强对施工工地管理,控制扬尘污染,按照工地建设六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加大督查整改,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扬尘的污染防治工作。率先在全市完成308辆黄标车淘汰任务。
新闻推荐
安芯电子芯片生产车间。怡人春色。南流桥上献祥龙。池州长江大桥。山乡春色。鹤腾升金湖。游客在景区漂流。湿地家园升金...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