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绿色,走上“幸福路”

安徽日报 2019-05-09 07:00 大字

铜陵市滨江绿道。

皖南绿道、滨江绿道、环巢湖绿道……一条条绿道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乡的毛细血管,延伸到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预留出了田园牧歌的可能。近年来,安徽省已经建成万里绿道长廊,但绿色发展没有休止符,安徽省将持续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到2020年,在巩固提升城市绿道建设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建成以城市绿道为基础、区域绿道为骨架的全省绿道网络。

鸢飞鱼跃 绿色生态效应“正芳菲”

漫步在铜陵市滨江生态公园内,一边是花香四溢、景色宜人的绿化带,一边是碧浪滚滚、波澜壮阔的长江。在这里走一走,听不到城市的喧嚣,只有远处的船笛声和耳边的鸟鸣声。

“我家就住在旁边的映湖山庄小区,我们经常带着孩子来这边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宽阔长江。”4月18日,慈昌中正带着不到2周岁的双胞胎孙女在绿道上走着,“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就住在这边了。前后对比之下,这里的环境真是大变样。”

儿媳妇章代弟接过话来。“前几年这边还是一片脏乱差,小码头无序经营、江砂随处堆放、菜农随意种菜、建筑垃圾随处可见。”章代弟笑着说,“现在可不一样了,到处都是绿道,环境好了,来这里游玩的人也多了。”

从2013年起,铜陵市立足临江、含湖、依山的城市特点,围绕滨江区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继建成3.1公里的滨江生态公园绿道、0.7公里的滨江岸线北延伸绿道,对昔日小码头、堆场、排污口进行系统整治和生态景观建设。据科学测算,滨江生态公园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500余吨、空气浮尘600余吨,释放出氧气350余吨,清除多处噪音污染源。

铜陵市住建局城市管理科科长方习六告诉记者,曾经消失无影的江豚,如今已在江中嬉戏;曾经几乎绝迹的鸟类,如今已在江边飞翔。

生态环境发生大变化的还有淮北市,往年的塌陷区如今成为了城市公园。“过去煤多,在这住着,每年不得喝2斤煤灰。”老陆今年56岁,原是安徽省淮北市杨庄煤矿的矿工,退休后每天要绕着南湖公园健身步道跑一圈,“现在空气好了、环境美了、设施多了,随处可见的绿道成为了我们健身的好场所”。

据了解,安徽省绿道连接区域内的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起到构建区域生态廊道,保护生态安全格局的作用。绿道沿线通过生态修复、绿廊营造及其它环境工程的实施,打造自然生态的区域环境,抓好生态廊道建设、水源涵养、林相恢复等生态环境建设,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迁徙廊道,维持生态平衡。

因地制宜 特色文化氛围“香味浓”

在绿道建设快速扩张发展的过程中,并非千城一面,而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家住江心洲的余大爷,经常坐着轮渡,来到位于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内的码头书屋阅读。“沿着绿道散散步之后,还可以来码头书屋读读书,既有特色,又有意义。”4月18日,77岁的余大爷站在书屋的顶层,一边眺望远方一边说,“这里的绿道是以水为媒,以绿为脉。很多废弃码头改造成了观景台,不少外地人来这里,都会在观景台上和长江留个影。”

截至目前,铜陵建成有地方特色的总里程达200余公里的绿道干线网络,其中滨江景观绿道,既展现了长江景观,也能让游客在这里体验长江文化。“在进行绿道规划时,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道网络。”方习六告诉记者,“按照‘环绕山水、融合历史、连接城乡’的规划理念,通过绿道的规划建设,有效组织‘江—山—河—湖—洲—城’六要素,突出‘滨江、围洲、滨河、联湖、沿山、湿地’自然生态特色,打造富有铜陵特色的‘山水绿道系统’。”

这个季节来到黄山,常见骑行城乡间的驴友三三两两,络绎不绝。“环境很好、道路平坦、空气清新,骑行非常舒服。一路上还能体验丰富多样的徽州文化,很有意思。”近日,驴友小王与车友们从江苏南京一路骑来,穿城过乡,对黄山徽州绿道情有独钟,先后游玩了呈坎、灵山、蜀源等地。

驴友们与众不同的骑行感受,离不开绿道的建设。据了解,皖南精品绿道位于黄山市境内,连接黄山市及黟县、歙县、休宁等县,全长213公里,以西递宏村等徽派村落和齐云山等自然景点为龙头,串联皖南各处旅游资源,如棠樾、呈坎、新安江山水画廊、昌溪古村落生态景区等,展现徽州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独特的徽派文化底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建处处长汪恭文表示,安徽省绿道建设,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要素、历史肌理,提升绿道的景观内涵的同时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地方文化。例如皖南绿道展现当了皖南山水特色;环巢湖绿道展示了巢湖风景名胜区的环湖胜景;宿州则通过沱河绿道、新汴河景观带绿道、环城公园绿道串联城市内部各级景点,展现皖北的水文化底蕴。

串线成网 绿色发展没有“休止符”

让人向往的田园自然生活,总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支撑的。

安徽省自2012年启动绿道建设以来,依托原有路网、水网、公园和绿化带,综合优化形成“两纵三横两链”的省域绿道主干线路。“两纵”分别指南北贯通绿道、商杭高铁绿道。其中,南北贯通绿道依托京沪、京福高铁布局以及合铜黄高速公路,以山水人文旅游为特色,北起宿州市砀山县,经宿州、淮北、蚌埠、淮南、合肥、安庆、铜陵、池州,南至黄山,纵贯安徽省南北;商杭高铁绿道依托商杭高铁布局以及部分公路,北起亳州,经阜阳、淮南、合肥、芜湖,南至宣城。

“三横”分别指沿淮河绿道、皖中绿道、沿长江绿道。其中,沿淮河绿道依托淮河,以展示淮河风情文化为主要特色,西起阜阳市临泉县,经阜阳、淮南,东至蚌埠涂山—白乳泉省级风景名胜区;皖中绿道依托江淮分水岭,形成以山体自然风景为特色的休闲旅游绿道,西起六安市金寨县,经六安、合肥至滁州半塔红色旅游区;沿长江绿道依托长江走向,以展现长江风情为主要特色,西起安庆市宿松县,经安庆、池州、铜陵、芜湖,东至马鞍山采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两链”则是分别指皖南与环巢湖精品绿道。

如今,5000多公里长的绿道连点成线汇成网络,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贯穿着繁华都市和绿野乡村,连接自然山水、公园景区与历史景观,成为百姓休闲的新空间、城乡发展的新动脉。

当然,随着绿道建设大力推进,“痛点”也逐步显现。比如,绿道在生态环保、社会与文化、旅游与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功能还有待完善提升,绿道空间分布还有待拓展,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可达性及配套服务设施还有待改进等。

据了解,为统一和规范绿道建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对不同层级的绿道规划设计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及相应的标准。这促使安徽省绿道在经过几年的建设后,逐步形成了以城市绿道为基础、区域绿道为骨架的全省绿道网络,呈现立体化、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没有“休止符”。按照相关部署,安徽省将加快城市绿道步道互联互通,构建较为完整的万里绿道网。到2020年,在巩固提升城市绿道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将建成以城市绿道为基础、区域绿道为骨架的全省绿道网络。

新闻推荐

公益救援让老人找到回家的路

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走失事件频发,成为社会之痛。随着黄山市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群基数越来越大。...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