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黟石墨岭与石墨茶

黄山晨刊 2018-11-21 06:46 大字

□ 盛祥贵

石墨岭亦名岭山,位于黟县渔亭镇桃源村境内,浔阳台东侧,因产石墨而得名。

《汉书·地理志》载:“黟属丹阳郡,今县南十八里有墨岭,山岭上有石特起十余丈,峰若剑峙,时有灵鼓潜发,岭傍窦山石墨可书。”

宋《太平寰宇记》云:在县南十八里,岭上有石如墨,岭有穴,中有石墨软腻,土人取为墨,色碧甚鲜明,可以记文字。又云:县南十六里有石墨井,是昔采墨之所,今为悬水所漂,其井转深。其实,井即墨穴也,今采石墨仅染皂耳。或言其上亦有灵鼓,潜发令长候之,以占吉凶,又东行,为樵贵谷。《太平寰宇记》引《舆地志》言:“樵贵谷,在黟北,昔土人入山七日,至一穴,豁然尽开。周三十里中有十馀家,云是秦人入此避地。”今黟北二都,言有樵贵谷。墨岭下实在县东南,山峻谷深,林樾秀朗。

黟县石墨矿,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故事性的矿产,亦是千余年来一直被邑人认定并引以自豪的矿产。甚至有人认为,黟之县名,来源于石墨岭之石墨,“黟”音同“黳”。桃源洞北侧山岭间的“石墨岭”石煤矿区,北起碧阳镇石山村,南至渔亭镇桃源洞,南北长约3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矿区面积6平方千米,石山石煤开发利用历史已有200余年。清嘉庆十年(1850)以前,黟县史志就有“石焚石”记载,即用石煤烧炼石灰岩而成“煤灰”,多作农肥。1979年12月,经332地质队初步勘探,石煤储量14500万吨,为安徽省储量最大的大型石煤矿床。

在汉代刘煦所著的《江南通志》有这样的记载:“黟南石墨岭出石墨故也”。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钓台”诗中又有“磨尽山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的诗句,从此黟县的石墨岭与石墨矿产亦扬名于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黟县为发展地方经济,在渔亭镇东郊创建“碳素厂”,就是以黟县石墨矿产资源为依托而建设的。如今,这里出产的优质名茶仍被当地茶农命名为“石墨茶”。

黟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陆羽在上元初年(760),隐居撰写的《茶经·八之出》记载茶叶出产:“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时歙州隶属浙西道,领歙、休宁、黟、北野(后改绩溪)四县。清顺治《黟县志》载:“茶,即茗也。旧有胜金、嫩桑、仙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有八种,其散茶号茗茶。近岁,茶名细者有雀舌、莲心、金茅,次者为茅下白、为走休、为罗公,又其次者,为开园、为软枝、为火号,名虽殊,而实则一”。

公元862年,古黟就有茶叶生产的历史记载,茶园遍布全县各地,茶区分布很广,基本上是村村有茶园。历史上,“祁红”世界有名,清代以前,“南园熙春”“石岭墨绿”名噪国内,“农罗绿茶”远销东北等地。“屯绿”问世后,黟县绿毛茶作为“屯绿”的拼配骨干,远销国内外。

黟县古籍中收录的古代名茶主要有“南园熙春”“石岭墨绿”“松萝茶”等。清道光年间,黟县人孙氏在祁门南乡程村堨街开设孙义顺安茶号,制作经营安茶,并在广东专营安茶,颇获盛名。安茶不仅为饮料,而且能入中药,岭南中医诊方常用孙义顺安茶号的安茶为引。清同光年间,黟县一都立川人余干臣在福建为官,罢官回原籍后,曾赁居祁城三里街。光绪元年(1875),余干臣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茶庄经营茶叶,按照福建“闽红”技艺试制成功红茶。次年,他到祁门县历口镇设分茶庄制造红茶,又获成功。翌年,再设分庄于闪里制造红茶,成为“祁红”创始人。民国二十二年(1933),祁门茶叶改良场丛刊《祁门之茶叶》载:“祁红,考其历史,该县向来嗜制青茶,1876年(光绪二年),有黟之余干臣来自至德县,于历口开设子庄,劝诱园户改制红茶,出高价以事收买。翌年,设红茶庄于闪里,虽出产不多,但获利颇厚。此为祁门红茶制造之始”。以后,其子余伯陶承传父艺,在屯溪长干塝开设“福和昌”茶号,并制作绿茶。光绪二十二年,余伯陶试制成屯绿名茶“抽珍”(即抽心珍眉)。民国八年,境内茶庄收购的“松罗茶”近3500石,时黟县已成为“松罗茶”的较大产区。

石墨茶主产地于西递、渔亭两镇交界处石墨岭,茶因山而名。这款历史名茶,据清同治七年(1868)《黟县志》记载时,历史至少有120余年,时至今日已逾270年历史,堪称“古黟第一历史名茶”。

黟山石墨茶为颗粒状绿茶。因“重如石”“色如墨”“香高味浓”和“营养保健价值高”等特点而闻名天下,清代曾为贡品,为皇帝青睐。清同治己巳(1879)《黟县三志》称:“茶,六都石墨岭产者最佳,茗家谓之石墨茶”。石墨岭所属的桃源洞村,有许、李两姓各占一半。后因石墨岭地处经商古道“宁池古道”之上,茶商经常在此落脚,久而久之,就将聚集到石墨岭的茶叶统称为石墨茶。

相传石墨岭上的山村多百岁老人,其长寿之道,乃常喝石墨茶。民国后期,该茶失传。1985年,黄山市科委,黟县科委、茶叶实验场共同挖掘、研制该历史名茶,获得成功,命名“黟山石墨龙芽茶”,1988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2011年,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科技专家大院”,面向市场成立“黟山石墨茶项目小组”,从历史文化,产地分布,鲜叶特性,品种调查与选育,土壤性质,手工工艺改进,研究机械化加工工艺,包装开发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研究,经过近三年不懈努力,取得卓越成果。

每年清明至谷雨节气,是黟县石墨茶集中采摘的时期,采摘一芽二叶为主,石墨茶制工要求非常精细,经过鲜叶挑摘、杀青、揉搓、初烘、炒坯、做形、复烘等七道工序。制成的干品色泽墨绿,条形弯曲,叶显白毫,冲泡后味甘气香,汤色浅绿清亮,叶条嫩绿完整,入口香气清新持久,甘露而有回味。经安徽省农科院化验中心检测,该茶中氨基酸含量5.81%,咖啡碱含量5.4%,可溶性矿含量3.91%,叶绿素含量为1.2毫克/克,维生素等含量高,含铁、钙、镁、锰、锌、钴等十几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衰老之功效。黟山石墨茶的传统加工技艺,深刻反映出条索状炒青绿茶向卷曲状乃至颗粒状炒青绿茶转变的历程,是研究颗粒状绿茶演变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活资料。同时,因其富含营养物质和矿物质而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为茶中难得的佳品。

颗粒状绿茶相对于传统的条索状绿茶,具有漂亮的外形、冲泡沉底、香气浓郁、滋味浓厚、耐储藏、易包装、运输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点。近年来,因市场价格高,产区扩大生产势头较猛,黟县石墨茶在南京、苏州、上海、山东等销区市场上日益受到消费者喜爱。

同时,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加大投入,建立了石墨茶核心产区保护区,并通过举办石墨茶文化节、建立石墨茶文化馆、石墨茶示范观光园等,将这一传统茶叶加工技艺进行了保护与传承。

新闻推荐

观察|长冈贤明那“长效设计”的眼光在徽州发现了什么

近日,以“长效设计”为理念的店铺型活动体D&DEPARTMENT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设立中国大陆首家合作店“D&DEPARTMENTHUANGSHA...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