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桃花源里 筑梦小康 ——黟县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纪实

黄山日报 2017-09-29 14:15 大字

本报记者袁玉灵祁俊

“加工好笋干,接着加工各种野菜,一年四季几乎没停歇。”吃过午饭,黟骆驼土特产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海权没顾上休息,就到厂里忙活。他身后的烘焙箱发出呼呼响声,浓郁的野菜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

“多亏有了扶贫资金救急,为我们公司注入了活水。”周海权一直在网上经营土特产品,去年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急需一笔资金,而这笔资金就来源于黟县渔亭镇汪村11户贫困户的55万元扶贫资金直接入股公司。“我和贫困户签了三年合同,每年按照不低于6%的利息给予分红,三年后本金返还,很多‘失能弱能\’的贫困户非常愿意。”周海权欣慰地说。

针对如何改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实现真扶贫、扶真贫,黟县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或参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把扶贫资金当作贫困户的股份加入合作社或者企业,避免了扶贫资金很快被“吃光用光”的现象,而这种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积极探索,成功破解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难题。

“有的贫困户没有发展能力,5万元拿到手不知不觉就花掉了,贫困问题依然不能解决。”汪村第一书记胡志刚告诉记者,每户5万元的扶贫资金在周海权的公司里发挥着最大效益,每年他们可从产业中获得入股分红、务工等各项收入,这不仅解决贫困户无法自主脱贫的难题,还解决了企业的发展困境,保障双方受益。

产业扶贫的目标是实现多方共赢。今年以来,黟县制定了《关于印发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贫困户、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利益连接机制进一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作用的通知》,落实15个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联系带动13个贫困村,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通过吸纳务工、股份合作、订单直接帮带等方式,强化主体与贫困户、贫困村的利益连接,助力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村集体经济壮大,形成互利共赢的崭新局面。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波忙个不停。这位曾应邀到中南海畅谈创业梦想的“新农民”,不是忙着水稻收割,而是忙着扩大种植基地、签订商超直供合同、发展农业智能化……“耕种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收割的问题今年也解决了,我需要考虑的是更长远的发展问题。”徐海波一步一步走得很踏实。(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随着7000多亩水稻陆续成熟,收割对有农公司来说不是问题。今年,该公司将有一定盈利能力的社会化服务从公司经营业务中剥离出来,吸收了黟县13个重点贫困村130万元(每个村10万元扶贫资金)和82户贫困户410万元(每户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有农公司和农友合作社以农机折旧和现金折合360万元入股,共同成立了黟县有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以前我一直想搞却无能为力,现在共同成立这个合作社拥有90多台机械,实现了从育秧、耕种、植保、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操作。”徐海波坦言,如果自己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还需要一两年时间,而扶贫资金入股很快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大问题。“现在农机服务能力达到2万亩,我们有足够的条件继续扩展基地。”对徐海波来说,成立有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继“田川模式”之后的大胆而成功的创新。而对于入股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每年实行保底6%+分红的方式坐享企业红利,不仅让贫困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产业扶贫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引来了长流水,也让13个贫困村尝到了分红的甜头。

“村里找不到合适的产业项目,扶贫资金不知道往哪儿投。”正当洪星乡大星村两委困惑纠结的时候,帮扶企业清野茶厂找上门来,双方就扶贫资金入股企业享受分红,企业免费给予茶园管理、技术服务、茶叶销售服务等方面一拍即合,愉快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书。

“村集体利用扶贫资金入股5万元,每年可以从清野茶厂拿到分红3000元,扶贫资金有了去处也保证有收益。”大星村村干部还告诉记者,自从清野茶厂对接帮扶后,村里很多贫困茶农的生物农药是茶厂统一免费配送;茶叶不再愁卖,全部由茶厂收购;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的茶叶,由茶厂安排机采,收入归贫困户。“这样一算,贫困户一年茶叶收入比过去增加了1000多块钱。”

清野茶厂是黟县最大的红茶加工企业,也是安徽省较大的红茶出口企业,黟县60%的茶叶由该企业收购。“办茶厂30多年了,我对茶农很有感情,也很感谢。”茶厂负责人张亚力在发展茶企的同时,不忘回馈乡亲。如今,清野茶厂在全县建立了43家茶叶初制厂,覆盖13个贫困村,解决贫困茶农卖茶难问题,同时13个贫困村主动将扶贫资金入股该企业,每年享受分红。

“我们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同时,贫困村也成为优质茶叶的种植基地,为企业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是清野茶厂和大星村,15个龙头企业和13个贫困村建立的利益连接纽带均实现了双方共赢发展,最终解决了贫困群众短期见效、中期脱贫、长期致富的问题。

摘“穷帽”,拔“穷根”,换“穷业”,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黟县按照“全域规划、长短结合、突出特色、龙头带动、连片推进”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逐步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良好格局,稳扎稳打向脱贫致富的小康路迈进。

新闻推荐

黟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复查

□朱光明晨刊讯近日,从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检查反馈会上传来喜讯,黟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升工作成效显著,顺利通过本次国家复查验收。9月20日,国家教育督导专家组来到黟县,开展县...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