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党旗引领脱贫路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难,现在看到一些贫困户想养,就想尽自己能力帮助他们。”6月15日下午,在黟县渔亭镇汪村,党员章立敏刚从镇里回来,就马不停蹄到贫困户蔡有枝家中指导生猪养殖工作。
“养殖场不仅为他们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猪苗,而且经常为他们提供养殖技术上的指导。”蔡有枝告诉笔者。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县镇村选派了驻村工作队,划分党员干部责任区,每名党员干部包1-2户,宣传好帮扶政策、措施,增强贫困群众的参与意愿,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变“输血”模式为“造血”。
为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党员干部的积极努力下,汪村成立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分社,按照土地入股扶贫模式,流转汪村535亩土地种植水稻,采取“扶贫股+土地股”让贫困户变股东,同时利用扶贫资金29万元入股,全村34户贫困户除享受土地入股分红,每户还另外再分1股扶贫股,扶贫股按基准利率分红,土地股则每年500元保底,分红部分按收益浮动。
“真没想到,我现在还能当上股东,每年还能分红。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梦想成真啦。”受益贫困户张也弟打心眼里高兴。由于劳动能力匮乏,他家的2.2亩土地一直由别人耕种,没有任何收益。如今这2.2亩地按照2.2股土地股入股,再加上村里分给他1股扶贫股,仅靠着3.2的股份,每年就能从合作社拿到几千元钱。这种“扶贫股+土地股”脱贫模式,让像张也弟一样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黟县结合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要求,派驻驻村工作指导组赴全县8个乡镇66个村指导扶贫工作,采取“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党建脱贫模式,把基层党组织作为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把驻村指导员和党员干部作为“一线作战队伍”,把贫困群众作为“脱贫主力军”,加大在各类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重点领域中建立党组织力度,采用“领、带、促、推”等方式,开展组织领富、干部帮富、党员带富、群众争富,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缺活力、缺产业、缺阵地的问题,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李超汪欣欣·
新闻推荐
本报讯“爹爹和奶奶齐声唤亲人,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每到周五、周六,碧阳小学校园内就传来阵阵京剧唱腔。“主要是教京剧的基本知识,培养孩子们的戏...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