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地名与历史名人
地名往往可以记录名人的生活轨迹,彰显其业绩,而名人则又可让地名熠熠生辉。古往今来“人名”与“地名”难解难分,华夏大地与名人相关的地名数不胜数。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黟县,最让人关注的便是与陶渊明及桃花源记相关的地名。黟县古为山越人聚集地,方音另类,故陶诗《蜡日》有“章山有奇歌”句。因为彭泽曾与黟地毗邻,“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陶渊明自然不会不耳稔黟土民物风情及美丽山水。而陶潜之裔孙陶庚四,循祖先描绘的桃花源至黟溯源漳河,穿桃源洞,至黟县南山下,“卜宅南山下,依然气象新。地钟淋沥秀,俗爱古风淳;怀德多君子,论交有善人。故乡今不问,从此结芳邻。”黟之发源于章山的章水汇诸水于黟南渔亭,《方舆志》云:“每岁江西(江水之西)渔船至祁门县,以次停泊山之东,故名。”正如《方舆胜览》所载:樵贵谷“在(黟)县北。昔土人入山,行七日,至一穴豁然,周三十里。中有十余家,云是秦人,入此避地。”后人将其居住的村子称为五柳村,至今保存完好陶氏祖茔和《陶氏宗谱》。民间流传北邻古筑村孙氏因经商而日益显达,“浒狲(猴子)吃桃(陶)”因此衰落,但仍留有靖节里、陶氏宗祠、陶家亭、陶家塘、陶岭等地名遗址。流经村前的小溪称为武陵溪,并有接武桥。清朝乾嘉年间孙简庭有诗:“武溪咫尺是吾庐,参考郦经浙水图。几曲河流两支桨,一声欸乃到西湖。”
而李白的一首“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诗”《过浔阳台》诗,使得黟县诸多地名成为名胜,“霭峰妆雪”和“浔阳夜月”均列为“黟县八景”之一。
地名记录名人故事。在黟休歙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小村名桐练,举村方姓,为明代铁骨忠臣方孝孺后裔。方孝孺因拒绝替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杀,受牵连一共873人遭诛杀。就在这历史上最有名的覆巢大祸中,竟然有一支血脉隐藏并延续了下来:当时方孝儒第二个儿子的小公子方元宝刚出世不久,寄存在奶妈家抚养。在许多不露姓名的同情者的帮助下,由南京至上海松江,再辗转逃到了徽州,最后在万山丛中的黟县八都隐姓埋名,结庐构屋,藏匿下来,以后繁衍成族。历史上,铜练村地处皖南腹地,黟、歙、休三县交界,极其偏僻,山高水深林密,不是专门拐进山坳,或站在八都大路上,看不出桐练村山坳里面隐居有人家。后人自称其寄居地为“逃来村”,根据黟县方言,改松江音称“铜练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方孝儒的第十七代孙、留美博士、八十余岁高龄的方柏容教授回大陆观光,曾亲自到铜练村寻访祖茔,并作有《寻祖溯源记》。今人有诗:“峰峦当户掩重门,夏日访贤铜练村。闻道忠良欣有后,迢迢万里来寻根。”“天佑忠良逃灭门,至今犹自说方村。英才辈出山川秀,一代英灵福子孙。”
地名典故同样可以呈现名人的品格,清代著名学者俞正燮故居“心六巷”便是一个代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俞正燮是位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他所编著的《癸已类稿》15卷,249篇,《癸已存稿》15卷556篇,是风行一时的海内巨著,对经义、史学、诸子、医理的考释,无不探本求源,辨别雅伪,且立论精博,见解常常标新立异,《癸已类稿》、《癸已存稿》不仅为清代学者所推崇,连现代著名学者蔡元培、鲁迅、钱钟书等均对其有较高的评价。尽管早已是著作等身,俞正燮却认为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言,自己实在是一窍不通。俗话说人心有七窍,他一窍不通只有六窍所以起名为“心六巷”。如今,人们在为俞正燮屡试不中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加敬佩的是先生的谦逊和对学问孜孜以求的精神。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以来,黟县把安全度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时刻绷紧防汛“安全弦”,全面细致地抓好各项准备工作,牢牢把握防汛主动权,全面打响防汛有备之战。黟县漳水城区老汽车站段左岸护岸工程位于黟...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