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华明:放飞家庭农场梦
记 者 舒 俊 文/摄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黟县柯村镇胡门农场的主人程华明也在育秧大棚里忙活开了。“大棚里已经用旋耕机平整过,再耙细起垄,3月25日左右就可以播种第一批秧苗了。”说罢,他推上闸刀,大棚内的两排自动喷灌设备开始向外喷水,整个大棚顿时大雾弥漫,“有了这套设备,就能均匀喷灌大棚中的秧苗,也节省了人工。”
42岁的程华明个头不高,穿迷彩服,着解放鞋,一副庄稼汉模样。他原本一直在外地跑运输,后来看到村里大量田地抛荒,又了解到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2014年便和另两户农民以胡门村为核心流转周边抛荒地450余亩,成立胡门家庭农场,主营水稻和油菜,当年主要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2.5万元,高于胡门村人均收入水平,第二年新增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行规模化种植,成为柯村镇第一个千亩以上种植大户,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些年多亏有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农业部门的指导,要不然我是不可能种好这么多地的。”记者了解到,现在程华明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已达2800亩,每年种植水稻的毛收入在200多万元左右。去年,他又投入300多万元新建厂房,添置插秧机等机器以及烘干设备,在机耕、播种、喷药、收割和烘干等生产环节中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柯村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程华明的家庭农场通过提供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改变了该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如通过付租等形式增加周边农户的财产性收入;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割服务时,收取的劳务费远低于农户自己生产的投入;在粗加工过程中,粮食烘干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还为有需求的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降低了恶劣气候条件对农事生产的限制,减弱了农户粮食生产的风险。
政府优越的扶持政策是天时,胡门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地利,胡门家庭农场根据市场信息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当为人和。近年来,程华明的家庭农场结合人们对绿色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尝试种植有机水稻,并开始订单式种植。“去年接到合肥一家企业的订单,种植优质水稻1000亩,潮稻的收购价为2.1元/斤。去年,镇政府和杭州一家客商达成订单协议,我们农场尝试种了50亩‘玉针香\’,回收价3.2元/斤,收入有七八万元。”程华明说,目前,他的家庭农场仅仅是粗加工后就进行出售。下一阶段,他将有计划、小规模地探索经营新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他还打算今年下半年再投入84万元,上一套加工设备,走精品路线,并适时注册一个叫得响的商标品牌。图为程华明在大棚中劳作。
新闻推荐
□记者方伟晨刊讯顾客在超市购买一袋大米,可以详细了解大米从生长到收割、加工直至储存、销售的整体流程吗?3月14日,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没问题!当天,黄山移动公司技术人员一...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