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摄影人汪扬

黄山日报 2016-11-14 00:00 大字

□ 洪 璟

论年龄他是长者,论资历他是前辈,是当初的一本画册让我们两个不同年代,不同经历的人成了熟识的朋友。

虽然我们算是同行,但属于不同的两个门类,他是摄影记者,用镜头定格历史,我是文字记者,用手中的笔记录历史。由于工作门类的不同,所以过去我只知道黄山日报有位著名的摄影人汪扬,彼此并不太熟悉。我第一次见过汪扬是在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一位精神矍铄、戴眼镜的长者面带微笑地与我打招呼,他身材颀长,温文尔雅,一问才知他就是汪扬,一个我熟知但并不认识的汪扬先生,久仰了!以后我理所当然地称呼他为汪扬老师。

2013年元月,汪扬老师给我送来了一本画册,这是一本几乎全黑白的画册,几乎没有色彩,但这本画册是汪扬先生拍摄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徽州老照片》,汪扬先生通过他手中的镜头将“逝去的岁月”留在了“褪色的那些照片”里,唤起了人们“永远抹不去的那些记忆……”

《徽州老照片》选用的110幅照片,是汪扬先生几十年摄影生涯的珍贵积累,同时也是六、七十年代中国历史的真实记录。《徽州老照片》多采撷于乡村山野,照片的主角都是普通百姓,没有五彩斑斓、没有轿车洋房,黑与白是照片的主色调,但那个激奋并有些狂热的年代却被真实地定格在了“方寸之间”。

手拿《红宝书》,席地而坐的学习场面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现实;“凿山筑渠引水来”、“争分夺秒多采煤”的画面则反映了各个行业劳动者的质朴和勤劳……《徽州老照片》中为数不多的风光摄影作品是那个“色彩凝重”的年代难得的一抹亮色。

摄影大师吴印咸说:摄影记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记录者……《徽州老照片》为曾经经历过的人们打开了一段封存的记忆,为年轻一代直观地再现了那段历史。“一图胜千言,存史更珍贵”,这是当时的宋国权市长给画册的题字,也是对《徽州老照片》的评价。通过这本老照片,我再一次认识了汪扬老师。

汪扬是黄山新闻界的资深摄影记者,他最初拿起照相机是在上个世纪的1958年,当时他在黟县报兼任编辑、记者和摄影。从此,他未放下过相机。半个多世纪以来,汪扬先生以摄影人的执着,走遍了原徽州地区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徽州的岁月更替、黄山的日新月异。

有人形容摄影人的工作和生活犹如苦行僧,有时为了拍到一幅好照片,往往需要废寝忘食。汪扬也不例外,从事摄影工作几十年,家成了旅馆饭店,任务来了,立马就得出发,吃饭、睡觉的事得无条件让位。

作为摄影人,手中的相机就是“吃饭家伙”,但是由于条件限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汪扬的“吃饭家伙”就是一部120方盒式、一个不能推拉的50毫米标准镜头的相机。就是这部不起眼的相机,汪扬用它表达了他想表达的东西。他常说,照相机是一个教具,教会你如何看世界。只要你用心观察,就能拍出好作品。汪扬的新闻照片和摄影作品常年被安徽日报、中国农民报以及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日报等国内数家报刊采用。他的作品曾在全国影展和海外展出。蓬莱仙洞、牯牛降、宏村、太平湖等先后上了国家名片和邮票。他先后主编了《徽州风物》、《五百里黄山》、《桃花源里人家》、《黄帝源》等画册,他个人出版了《黄山大地》、《徽州老照片》、《放眼神州》等摄影集。

2016年初春,汪扬老师又给我一本画册《放眼神州》,这本画册选用了一百多幅照片。照片大多拍摄于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记录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我国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和大好河山,照片的色彩更加靓丽,内容更加丰富,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相吻合。画册中不仅记录了梦幻黄山的美丽景色和古徽州的风土人情,同时摄影的视角遍及我国大江南北,神州大地,而且异国风情也出现在画册中。这本画册也是他近六十年摄影生涯的一次总结,也是他给自己80岁生日的珍贵礼物。

有人说:摄影师是用脚丈量世界,用镜头记录历史。汪扬从事摄影工作数十年,他用摄影人的敏锐,用审美的视角放眼神州,用踏实稳健的双脚,走过山山水水、走过大江南北、走过神州大地。如今年已八十的汪扬依旧步履坚实,耕耘不辍。我们愿汪扬的摄影人生更长更久。

新闻推荐

2016中国黄山国际乡村摄影节暨第十一届中国黟县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将举行

中国黄山国际乡村摄影节暨第十一届中国黟县国际乡村摄影大展将于月至日举行。大展由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摄影报、安徽省摄影家协会、黄山摄影办和黟县人民政府承办。据了解,大展以“国...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摄影人汪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