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归去来兮守拙园

黄山日报 2016-08-20 00:00 大字

□ 吴寿宜

坐落在黟县碧阳镇陶村的守拙园,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名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得名。据村中保存完好的《陶氏宗谱》记载,陶村为陶渊明次子陶俟后裔陶庚四迁居之地,源远流长。村后的大山名叫南山,村前有弯弯的小河名称武陵溪。陶庚四曾作《五律》诗咏其卜居:“卜宅南山下,依然气象新;地钟淋沥秀,俗爱古风淳。怀德多君子,论交有善人;故乡今不问,从此结茅邻。”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先祖陶渊明之遗风。

守拙园就建在村前的山冈上,这里许是古时的村落水口位置,地势较高,周遭空阔,但却是人们进出陶村的必经之地。确乎有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况味。

走近守拙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矗立的石牌坊,雕刻精美。坊额为“守拙园”三个朱红大字,显得格外醒目端庄。从牌坊下拾级而上,是一道大宅院门,门内设假山鱼池。正中照壁雕刻着《桃花源记》全文,两侧嵌有数方古石碑和石雕漏窗精品,倒映水中,与红鲤游鱼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情趣。

沿石板小径傍潺潺溪水前行,曲径通幽。溪边有一碑亭,内墙嵌有陶渊明《归园田居》诗碑。过横亭小桥,迎面是如大户人家的屏风门墙,上有“钟毓处”、“文藻萃秀”石雕门额。

进入门坊,顿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只见占地约一公顷的天池般人工湖,尤如高山平湖,又似九寨海子,更像一面光洁明镜。就连远处高低起伏的青山,近处错落有致的古筑村落,还有阡陌交通的绿色田园,都成为天池的天然大背景,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仙境。

“哇,太美啦!”游人的惊呼声不绝于耳。这一切恰似穿越时空隧道,活脱脱地再现了“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妙意境,演绎的是现代版的《桃花源记》实景剧,游客成了捕鱼为业的武陵人。人人来到这里,少了一份追名逐利的心思,多了一份上善若水的豁达。笔者在深感震撼之余,由衷惊叹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漫步湖边,只见湖前老树下竖立着一块刻有“养生池”三个行楷大字的古碑,而游人却任性地称它为天池,有的干脆就叫它守拙湖。湖中有几只白鹅戏水,一叶扁舟横在画桥边。还有几位穿着鲜艳服装的姑娘,更是行进到湖对面的边沿上,一眼望去就像仙女在水面上游走,与水中倒影构成了一幅靓丽的风景照。这一池湖水如神来之笔,描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美画卷,赢得游客发自内心的点赞。

湖的西南向是一排错落有致的徽派古建筑群,依次有“五柳堂”、“陶氏宗祠”、“文昌宫”和“聚贤阁”等。虽是“抱残守缺”,从异地搬迁而来的一些濒临倒塌的明清古建筑,但通过严格实施修旧如旧的保护利用,放眼望去,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而且,这些古建筑砖木石三雕俱佳,厅堂陈设着众多从民间收购而来的古代家具、楹联等物什,诸如“东瓶西镜”、“正钟帽筒”等,更是盈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就像走进了地道的桃花源里人家。

而东南向则是一排轩敞的观景长廊,配以美人靠,感觉清秀典雅。后为古戏台、小广场,这里最吸人眼球的当属广场正面底蕴厚重的“文化墙”,上面错落有致地镶嵌着大大小小100多块历代石雕匾额,分别刻有“山高”、“水长”、“双桂第”、“诗学园林”、“明星焕彩”、“水流花放”和“庆云生辉”等文字及装饰图案,不胜枚举。这些艺术化石般的匾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字体多样,“篆、隶、楷、行、草”一应俱全,有的还有落款钤印。既是书法篆刻宝库,也是传统文化经典。因游客难以认全匾额的文字内容,大都只能在文化墙前羞愧地低头弯腰,而得俗名“弯腰墙”。

匾额在我国古建筑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被誉为画龙点睛之笔,过去以木制居多,石雕的殊为难得。这满墙的石雕匾额,无不见证了岁月沧桑、世事冷暖;每一块古代匾额,其背后肯定都有精彩动人的故事。据说主人胡先生历经多年辛劳,为收藏保护这些石雕匾额,可谓费尽心机,每一块匾额的收集过程,当然也是富有故事情节的。如为了得到其中的一块“环湖阁”门额,硬是往两百公里外的外省乡下跑了三次,最终才如愿以偿购得自己的喜爱。

第一眼看到如此奇葩的“文化墙”,笔者曾怀疑这些匾额是否仿制的膺品。当证实这些匾额不是以假乱真的道具,而大多数是货真价实的历史文物,更觉弥足珍贵。

沿戏台后山坡一路攀爬向上,来到陶氏后裔的墓地,这里虽较隐蔽,但却可以俯视园内景致。古老的墓碑正对着陶氏古村,上面刻有“陶氏祖茔”四个魏体的尺方大字,像在述说着陶氏先祖曾经过往的世外桃源。笔者不由地肃然起敬,学着游人那样顶礼膜拜一番。

离开墓地,经过一侧嵌有“立川”两字石雕门额的门洞,便来到山冈的后背面。站在这里,不仅可以远眺南屏的淋沥山,那可是《三国志》上记载的古战场遗址,原有“炉峰插汉、象鼻锁云、瀑布飞空、棋枰仙迹”等八景;还可以近观南山顶云尖的雄姿,当一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源人,感受山水田园之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此处还在施工兴建亭台楼榭,空地上或栽植果木花草,或种植农作物等。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里将建成的有桃源文化研究中心,非遗展示基地;还有水果园,供游客品尝采摘之乐;农耕园,体验农耕文化的传统魅力,等等。从这里可通向园区的出口,使整个景区移步换景,景随步移,游客不用走回头路。

笔者走过“茂林”、“修竹”两个圆形门洞正中的“砚琴书屋”,只见门额上方悬挂有“电视剧《搭错车》开机大吉”的横幅,里面已在紧张地开始影视剧的拍摄了。笔者庆幸今天没搭错车,却是走对了路,桃源问津,果然不虚此行。

笔者暗忖,现今不少人造景点往往也就到此一游,仅此而已。而初具雏形的守拙园,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传统与现代巧妙交织,借景与布景相互融合,确能让游客修闲养生、修身养性,看过以后还想再来品味。

触景生情,笔者再次为开发守拙园的胡先生这一创举而感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从过去的一片荒坡上平地而起的守拙园,作为陶渊明故居而开发,可谓“无中生有”的旅游新业态。通过对那些濒临倒塌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的异地迁建,就可以再延续传承几百年,如此保护文化遗产,让世人不忘乡愁的善举,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化产业创业创新的杰作。胡先生不就是当下最为时髦的成功“创客”吗?他的所作所为,看似抱残守缺,实为开拓创新;从他的身上,不也体现了当年陶公的清远逸趣!

守拙园周边名胜古迹甚多,区位优势明显,呈众星捧月之势。假如打好桃源文化招牌,将来与古陶村包容整合,可以珠联璧合,并辐射带动周边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开发,实现互利共赢,使这里不仅可以领略陶令笔下的桃花源记意境,还可以领悟桃源文化的真谛,真正感受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样的舒心惬意。

夕阳西下,笔者仍随人流兴致勃勃地登上三层高的观景楼,居高临下,看到的守拙园又是别有一番风情。登高望远,眺望余晖斜射下的陶村、黄村和古筑、关麓等古村正炊烟袅袅,宛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样的乡愁诗境……

归去来兮守拙园——

一个你梦中神往的老家

一个你流连忘返的故园

新闻推荐

南屏村写生经济迸活力

本报讯走进黟县碧阳镇南屏古村,村头的水口园林游人如织。来自宁波科技大学的李一欣背靠着一棵香樟树,专注地盯着膝上的画板,不时挥动手中的画笔,大约过了1小时,一幅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的图画已经...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归去来兮守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