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进徽州诵佳联

合肥晚报 2016-05-15 17:44 大字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对徽州的赞誉。大黄山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古徽州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引得多少游者趋之若鹜,如醉如痴。

我曾不止一次地踏足皖南,寻梦徽州。每一回,走过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都会获得一次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高大威严的古祠堂,这些深藏于皖南青山绿水之间、号称“徽州三绝”的古建筑,无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让人叹为观止。而那些镌刻于廊柱上和悬挂在民居中的名联佳句,同样深深吸引着我的目光,时不时地驻足欣赏。一副副奇联妙对,书法精湛,诗意浓郁,富有哲理,启迪心灵,自成百年风景。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走进徽州古老民居,我经常能读到这样内容的楹联。这些文字隽永、意境深远的格言警句,一次次地提醒我:几百年来,正是凭着吃苦耐劳、精明干练和诚实守信的品质,成就了足行天下、经营四方的一代代徽商,创造了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不凡业绩,也铸就了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徽骆驼”精神。

徽州,自古享有“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礼仪之乡”的美誉。徽商贾而好儒,是名副其实的儒商。随处可见的一副副楹联,既折射出徽州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人文精神,也体现了徽州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谦和恭敬的为人之道和朴实无华的良好家风。

屯溪柏树街东里巷一座叫“务本堂”的明代老宅内,中堂上悬挂一副对联:“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在享有“民间故宫”之誉的宏村“承志堂”内,有“淡泊明志,清白传家”、“善为宝玉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等内容精彩的楹联。胡氏宗祠“敬爱堂”的楹柱上,有一副“儒雅修身为本,世人厚德传家”的联语。西递古民居“旷古斋”中,一副“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的对联,最让我推崇。这是劝诫宗族邻里之间,处理人际关系时,宽容待人,讲究礼让,做退一步想。字里行间,全是满满的正能量。

徽州人崇文重学,注重智力投资,明清时期教育极为兴盛,所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在这里,随处可见与读书、治学有关的对联。其中,最让我欣赏的两副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在环境清幽的宏村南湖之畔,有一座著名的南湖书院。这座建于清嘉庆十九年的古老书院,建筑巍峨壮观,“以文家塾”的匾额高悬梁柱。“南峦环幽境,书声琅时云涌霞飞腾气势;湖波映秀色,桃源深处水流花放丽文章”的长联配于两侧,勉励莘莘学子读书进取,发奋向上。这里现为宏村南湖小学,至今仍书声琅琅。

在有着“桃花源里人家”美称的黟县西递古村,我参观了一座叫“瑞玉庭”的庭院。跨过天井,进入正厅,见中堂两边悬挂很多古联。其中一副“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的对联,很是耐人寻味。导游告诉我们,书写者用心良苦地“错写”了三个字:上联,“辛”字下面多一横,表示需要用更多一点的辛苦才能换得快乐;下联,“多”字上去一点,加在“亏”字上,表明吃点小亏可以得到大便宜。一转身,见门口有卖旅游纪念品的摊点。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我挑选一只做工精致的竹笔筒和一对刻有这副对联的石质镇纸,打算带回去当纪念品送给儿子,希望这句话对他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启发。

在徽州,凡有人居处,皆有楹联。徽州楹联,是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徽州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理想追求、处世哲学等诸多感悟,凝练成一句句精辟深刻的语言文字。一副副楹联,或悬挂于民居厅堂、宗族祠堂,或镌刻于亭台楼阁的立柱上,作为格言家训,供后人学习体味,起到传承文化、教育家族成员的作用。

在皖南,在这片饱受徽文化古风浸淫的土地上,一副副文采斐然、朗朗上口的古楹联,值得我反复咀嚼、回味。一时兴起,还会随手抄录几副,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新闻推荐

西递是安徽省黟县南部古村落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

西递是安徽省黟县南部古村落,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走进徽州诵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