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核心提示:鬲山曾以山林之秀,清泉之幽,石窟之奇和香火之盛而赢得“佛海三千丈,禅门第一家”的美誉,并有“佛国仙城”之称。这里绝佳的自然风光,莲花佛国的文化遗存,及

黄山晨刊 2015-12-23 18:43 大字

鬲山曾以山林之秀,清泉之幽,石窟之奇和香火之盛而赢得“佛海三千丈,禅门第一家”的美誉,并有“佛国仙城”之称。这里绝佳的自然风光,莲花佛国的文化遗存,及其种种神秘传说,为游人所向往。

鬲山,因“错绮如屏”,又名屏山,位居屯溪西陲,率水之南,为友邻之区县所辖。不久前,本机关起兴前往考察。

出昱城向西,车行片刻,即到鬲山。

初冬之鬲山,林木深染,红枫、白槠、古樟、苍松和苦楝,争奇斗妍。佛国香风,并不因连日的冷雨浸淫,而有所弱化。满地的落叶,书写着春之萌、夏之茂、秋之实。左一堆,右一簇,一直向青苔密布的山道延伸,仿佛昭示参禅悟道的香客:冬天很守规矩,悄然而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抬步前行,途经举着夏日荷花枯枝的放生池,耳畔仿佛响起“唵、嘛、呢、叭、咪、吽”的禅语,循声折向登高石阶,即到观音上殿的平台,蓦然“古居禅院”兀立眼前,有“尧封禹甸道尊崇、振海载山德广厚”石刻门联。

鬲山石窟造像,可以说是鬲山当下游览的重点。这种石窟造像是中国佛教艺术的奇葩,大抵在唐代开始,由黄河流域的北方向南方迁徙,并在南宋以后在江南推广。匠人先在石壁上开凿出神龛位置,再建寺庙殿宇,从而形成天然的道场。

鬲山山脉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松奇竹秀,锦绣如屏,是难得的佛国圣地。这里白麻红砂石的山体,正是极好的天然石料。这种山岩质地相对松软,易于雕琢,且易风干硬化。于是,这里有了石窟造像“渡海观音”:但见波涛汹涌的浪花上,有鳌鱼游弋而来,微微露出的两排白牙,正好镶在偌大的嘴巴上,像海豚一样隆起。那鳌鱼的双眼灯泡状,发出蓝蓝的幽光,光滑饱满的背脊,恰是长寿龟的斑驳纹路。慈目善颜的济世观音,赤脚驾着鳌鱼,缓缓从龙潭中浮现,一种神秘的色彩扑面而来……

另一个重点则是石窟神龛。抚崖细察,洞窟中依稀可见铁钎钢锉用力后的痕迹:龙潭的悬崖处有明代万历乙未年(1619)的“鳌鱼独钓”摩崖石刻,令法书者深发好奇。在鬲山现存的两个神龛上,人们还可以发现有联文落款:“主持人汪松林,洪林生仝募化”的字样。

据陪同参观的同行介绍,汪松林,黟县人,人称“松林公”,终生信佛。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守庙30年,打理佛事。

目前,由国家批准的“鬲山佛教二级寺院”项目已批准开工建设。愿屯溪边上一点点的鬲山,成为黄山市民休闲养生、寄放心情的佳所。

新闻推荐

西递镇源川桥通过交工验收

□ 孙义明 汪秀珍晨刊讯 2015年12月30日,黟县西递镇源川桥新建项目通过交工验收。据悉,原源川桥属于漫水桥,技术状况差,路面窄,被洪水冲毁数次,已不适应交通量不断增长的...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