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碧山山阳之处碧水流

安徽日报 2015-09-18 16:17 大字

一千多年前,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让人心向往之。如今,在黄山市的黟县,就有这么一个古村落,俨然一处“桃花源”——

本报记者 蒋莉 徐志纯 文/图

今年暑假期间,省城合肥的五年级小学生嘉宇跟着父母一起来到了爸爸一直念叨的碧山书局。走进有着深厚历史气息的古老祠堂,漫步于书海,小嘉宇简直惊呆了。在他眼中,这个书局书籍内容极为丰富,许多图书在普通图书城根本见不到。他在书店里买了一本类似于笔记本的“新三百六十行”,这本书是仿线装书,装帧特别,亦书亦本,拿在手里,古意十足。

古三都衍为名村落

从黟县县城往西北方向行至四五公里处,连绵的群山即横亘于前,山麓边一大片房舍便是古黟传统说法的“三、六、九”都中的三都。如今,九都为屏山村(古名舒村)、六都为西递村 (古名西川村),三都则为碧山村。碧山原本就是一座山,正如屏山原是屏风山,西递原是西递铺一样,如今都移植到村名上了。由山得名,碧山村的原名“黄陂”已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碧山村中,枧溪河自北而南穿村而过,是一个以汪氏聚族而居的徽州著名古村落。据史料记载,碧山村历史可追溯至公元592年,即隋开皇十二年,黄山以南区域(时黄山称黟山)置歙州,州治设于黟县碧山。碧山汪氏为唐朝越国公汪华之后。汪华于隋末据黟、歙之地,号“吴王”,设“黟州”于黟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华归顺大唐,被封为越国公,其七子汪爽的后代迁黟县碧山定居,为碧山村汪氏始祖。从此,碧山村因汪氏家族在此生息繁衍而逐步成为徽州的名村望族。如今,村内有宋代私家园林“培筠园”遗址,明代私塾“耕读园”,清代古塔“云门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和祠堂尚有100多座。

碧山村人才辈出,至清代共出进士11人。唐代诗仙李白曾慕名而来,写下“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人曾建一座太白楼以纪念这位诗人,如今楼址依稀可见。

碧山村保存着徽州古村落的典型风貌,白墙黑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曲折幽深的街巷、鹤立村头的宝塔,这些都深深地烙上了时光的记忆。如今,碧山汪氏的后人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生活,种田、养蚕、采茶、种麻、手工艺仍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祭祀、赶集、唱民谣、演社戏依然是他们传统的生活习俗。

大书店隐于小乡村

上文提到的小嘉宇所去的碧山书局,就在碧山村里。从省城合肥开车到碧山需要近五个小时,小小山村,宛如皖南的千百个村落一样,安静地居于青山绿水间,独享自己的一份淡然和悠闲。在中国道家哲学思想中,一向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说法,当你走进那个位于小山村中的碧山书局时,这句话就会自然地进入脑海。

碧山书局是南京先锋书店的第八家分店,书局所在的启泰堂以前是碧山村的祠堂,祠堂进门是一个敞亮的天井,迎面一个长条石几,上面放着几盆花木,生机盎然,除南墙外,祠堂其他三面墙都贴墙放着大书架,各种书籍列满了书架。在二楼,书局设有专门的阅读区,有许多外文书籍可以选择,读者可以边看书边喝着香浓的咖啡或是澄碧的绿茶,看累了,只需抬眼,透过雕花的木窗,望望不远处的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来碧山书局购书的人,都可以要求书局管理员兼收银员,给每本书盖一个或三个书戳,分别为“独立先锋”“书”“碧山书局启泰堂”。据管理员介绍,虽然碧山村并不是像西递、宏村那样的旅游景区,但店里也不冷清,从2014年4月试营业至今,盈利状况还不错。先锋书店的老板钱小华曾表示,在碧山开书店,缘于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的儿时情结,希望徽州祠堂怀旧格调与田园美丽风景为书店增加文化底蕴的同时,赋予书店灵魂,让到书局的人都能找到一种精神的归属感,寄托浓浓的乡愁。

老村庄寄予新梦想

在小山村里七拐八绕的乡村道路上,你除了会遇见那些古迹之外,偶尔还会看见一两个带有明显翻修痕迹的场馆,“理农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小小的门楼上,悬挂着“理农馆”木牌匾,牌匾下是一扇格栅木窗,浓浓的徽建风味扑面而来。走进馆内,皖南山区农村经常使用的背篓、浣洗竹篮、斗笠、热水瓶竹套、衡斤称两的木斗等有序地摆放于各处,还有那一双双置于台上的葛藤草鞋、当地老奶奶当年出嫁时所穿的绣花鞋,仿佛时光倒流,让人恍如梦中。

听当地人介绍,理农馆是深圳一位策展人在一个旧粮站的基础上改建而来,它包括展厅、学习中心、主题图书馆、咖啡厅、茶室等。除了那些装饰品,馆里还有不少亦展亦售品,如“王奶奶家的绿豆”,一袋小小的绿豆上方,会附有王奶奶在田间劳作的身影、王奶奶的联系电话。这种出售的方式既标出了产品来源地,又充满了浓浓的生活味,让人不禁对那一袋袋大米、花生、绿豆充满感情。馆内一隅,小小的咖啡座里不时会有淡淡的咖啡香味飘出,萦绕在这座曾经的老粮站里,古朴和现代在这处天地融洽相处,处处透着和谐和安逸。

除了理农馆这样结合了古意与现代的“硬建”,碧山也十分注重发展“软建”。据碧山村党委书记王晓峰介绍,现在的碧山村2008年由原碧东、碧西两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22.6平方公里,共辖21个村民组,878户、2906人。由于人口较多,村里和大学生村官联手创办了 “阳光之家”和“留守儿童工作站”活动室,每年暑假期间都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暑期辅导班”。此外,从2011年开始,碧山成立了农家书屋,这书屋既是孩子们的活动天地,更是村民们获取知识、打开视野的好去处。2012年碧山农家书屋荣获“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称号,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通报表彰。我们在采访时,看到书屋地上堆着一大摞书,原来这是今年暑期期间,由中国儿童慈善基金会捐赠的一批图书,不日也将置于书架,供村民们自由借阅。

据王晓峰书记介绍,目前碧山一些返乡青年成立了云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碧山的对外宣传及一些经营项目。例如,他们将当地的民间黄梅戏剧团重新整合包装,让剧团演员们有戏可演,有收入可得,既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对保护传承当地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他们准备在当地村民间开展“民宿”项目,争取让更多的村民们从发展旅游中得到实惠,提高大家爱护乡村、建设乡村的积极性。

碧山风光。

(资料图片)碧山书局。

碧山一角。

新闻推荐

山村有支女子舞龙队

本报记者 吴江海本报通讯员 田海英“转转转,走走走,盘旋,昂头……”2月8日下午,黟县碧山村村头广场鼓乐齐鸣,热闹非凡,伴随号令员的一声声吆喝和花球的舞动,两只狮子在前方欢快地舞动,一男一女两支舞...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