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之元:文化是乡建的灵魂从一只葫芦说起

安徽商报 2015-09-24 03:17 大字

[摘要]从一只葫芦说起

李之元的办公室里有一只大葫芦,上面用毛笔写了“农道”二字,摆放在茶几上,和墙边垂下的藤蔓植物相呼应,显得非常墩实质朴。“这是在去年春夏间,我和朋友们去黟县乡间考察,在农家的墙头上偶遇葫芦兄,那时它满身都是泥巴,然后我们把它带了回来。”来到城市的葫芦洗了个澡,写上字,再配个底座,立刻就成了办公室里的亮点。

那一次,李之元们在皖南转了一大圈,围绕农业相关的业态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去了很多村落,岭下村,丰梧村,还看了碧山书局、猪栏三吧等等。皖南的村落,在商业和农业相结合的开发上,已经很有门道,商业气息很好的融入到乡野之中,比如猪栏三吧,里面的每个看似随意摆放的器物,都能说一段故事,都和这个乡村有关,让你感知到它和乡野的呼吸是一体的。”

故乡梁园的农具

李之元还喜欢收集农具。在他肥东的房子里,摆得满满的都是各式传统农具——犁、耙、水车、风车、纺车……还有媒油灯、石磨等等。“最开始是把爷爷和父亲的农具全留了下来,后来又到附近的村落里去找。”

这大概是跟曾经做过木匠有关?李之元刚参加工作时,是在省木柴加工厂下设的一个工贸公司里,因此对各种木工活计都很熟稔,“2000年我结婚时,家里的组合柜就是我自己亲手做的,杉木开榫,水曲柳的板材,整整做了半个月时间。”

一到乡村,看到一些老家俱,李之元的各种情结就会开始蔓延,“而且我看到的是立体的,不仅仅是喜欢这些老器物,比如看到一个桌子,我立刻浮现的就是它是如何做成的,如何开铆开榫……七月份,我去黄山一个山村,看到两把旧椅子,又很开心地带了回来,你瞧,就放在公司接待室外。”

那些农具并不仅仅呆在老房子里。农具们跟随李之元操办的文化展览游历过不少地方,比如合肥的徽园、包公园,还有巢湖的银屏山,据说抢了石壁上那株千年牡丹不少风头。“人们都很喜欢这些老农具,特别是老年人,一看到就不由自主地凑上去,指指点点,和身边的人遥想当年。孩子们也觉得新鲜,摸摸这个,看看那个。一时间,大家全被拉回农耕时代的感觉里。”

文化与乡道

不久前,李之元和朋友们在皖南的一个山村买下一处老宅。“徽式老屋,山在四野,屋后有很大一个院落,屋旁就有竹林和茶园,最妙的是老宅旁边还有一个二层的土坯房,曾经是一个蚕室。”

茂林修竹,蚕桑生活,这是很多人都很向往的乡野吧。李之元们目前正在做设计,打算把老宅改造成一处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外部保留村宅的原味,但内部要舒适、现代起来,可以做休闲沙龙、小型展览、交流笔会等等。”

或许,那时候,农具们又可以跟随李之元至皖南一行。又或许,更多的南方风格的农具又要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李之元还设想在村子里建个纪念馆,“现在生态乡村的建设里,建广场、图书馆的比较多,我在想每个村落是不是都应该有个小小的‘村馆\’呢?文化是整个村庄的脉络,是最能拎起灵魂的东西。可以只是一间简单的平房,里面用器物和展板来表达这个村落的过去和现在,让人们能在一个相对浓缩的空间里立体把握这个村落特有的风土人情。然后走到室外,再去看田野,一定会有更深一层的印象吧!”

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天天操着乡村的心。大概就是李之元这样的吧。

■提问时间

橙:最近一个月,大概有多少时间呆在城市之外?

李:一周左右。

橙:请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乡村?

李: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人来有狗叫,满地鸡和鸭。

橙:请简单描述一下乡村的清晨和夜晚?

李:鸟鸣催床起,睡意懒腰升;跨出柴门外,泥土芳香袭;蓉蓉月色悠悠水,闪闪星光夜色美;远山静画模糊影,风吹杨柳心神怡。

橙:假如有可能,你会选择哪个时代(朝代)、哪里的乡村?

李:借问唐风何处存,依稀梦回杏花村。我会选择唐朝,至于乡村嘛,选择“杏花村”!

橙:你会在乡村的时光里,读一本什么书?听什么音乐?唱一曲什么歌?看一部什么电影?

李:抱着刘亮程的《乡村是我们的老家》,听一段欢快的民乐,唱一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一部经典的《少林寺》。

籍贯

肥东梁园

职业

徽源文化传媒创始人

爱好

户外有氧运动

“农道”葫芦老屋考察

新闻推荐

“非遗盛宴”惊艳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充分展示安徽省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行动和工作成果, 6月8日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黄山市黟县西递村牌坊...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