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山市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养充分发挥持久效益

黄山日报 2015-07-06 09:20 大字

本报讯 建后管养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黄山市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落实管养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资产管理,健全完善建后管养长效机制,管好用好每一个项目,不断提升民生工程管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切实发挥惠民效益。

在今年收入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全市投入1.08亿元用于建后管养,较上年增长8%,其中预算安排资金7583万元,除财政投入外,通过社会、集体和个人投入3217万元用于建后管养。主要投向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敬老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校舍安全工程、美好乡村、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特别是市财政整合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美好乡村管护资金共计4000多万元,实现全市95个农村清洁工程建后管养社会化运作全覆盖。

今年,黄山市将管养创新列入全市民生工程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在全市提出建后管养一县(区)一特色、一部门一创新的工作要求。同时,还专门制定下发《黄山市农村清洁工程群众参与社会化管养奖补意见》、《黄山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群众参与社会化管养奖补意见》,充分激发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活力,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切实提升农村清洁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养水平。

全市各地积极健全完善建后管养长效机制,努力构建权责一致、分类管养、多元参与、因地制宜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格局。围绕提升民生工程建后管护的群众参与度,黟县在农家书屋日常管理中,吸纳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干义务参与农家书屋管理,解决了农家书屋无人管的难题,在节约管护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有效运转。徽州区针对农村公路管养难题,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县乡公路管养服务、建立村规民约等管护模式,实行分路段养护,建立日常检查、每月巡查和年终考评制度,有效杜绝了“养人不养路”的现象。黄山区在校舍管护过程中,采取定专人管护、比能力;定时段管养、比成效;定合同建设、比质量和定资金养护、比规范的“四定四比”方式分项目推进,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全市各地敬老院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参与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农副业生产等发展院办经济,实现自给自足。

·胡传稳·

新闻推荐

“两中心一网格”构建和谐乡村

山区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群众居住偏远办事不方便;山区乡镇人员编制短缺、各职能部门合力不足、办事流程不规范……面对种种状况,山区乡镇如何“突围”,从而真正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