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培育经营主体壮大特色产业黟县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三赢”

黄山日报 2014-12-25 10:55 大字

本报讯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信步在纵横交错的田间作业道上,看着基地里长势良好的千余亩油菜,回想着一年来的收获,黟县屏山有农生态粮油基地负责人徐海波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屏山有农生态粮油基地是黟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成功范例,被誉为“屏山模式”。基地以每亩土地每年租金250公斤稻谷、流转年限15年的租赁方式,整村流转屏山村耕地1270亩,进行优质粮油生态种植,采用水稻基地工厂化育秧,粮油种植、收割、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操作和“专卖店+电子商务”形式销售,今年累计投资1000万元,水稻产量55万公斤,平均亩产500余公斤,并以大米每公斤12元的零售价销售一空。基地在雇佣村民的同时,还以每年支付村级组织60元/亩的委托管理费主动吸纳村级组织参与管理,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民“三赢”的喜人格局。

今年来,黟县以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主体、重点产业,突出规模化流转,出台《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补助实施办法》土地流转“一意见两办法”,以出租、转让、代耕、入股等多种方式创新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主体参与土地流转。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3.8万亩,土地流转率为32.6%,其中今年新增2.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52%。

注重示范抓主体培育。围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突出典型打造、示范引领,以招商引资、政策引导、项目支持为抓手,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古黟茶博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标准化观光加工厂、茶艺馆、示范茶园基地,新建和改建无性良种茶园1500多亩,新增生态高效茶园2400亩,改造低产茶园4500亩,引进黑茶自动化清洁生产线一条,全年产茶2155吨、产值1.8亿元,同比增产14.6%、增值20.7%。全县全年新增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农业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总数达5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

突出特色抓产业扶持。出台蚕桑、茶叶、蔬菜、黄山黑鸡和皖南花猪等特色种养殖业扶持政策,设立扶持资金520万元,强力推进传统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黄山黑鸡是该县柯村乡胡门村当地群众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鸡遗传资源,被省农业委列入第一批“安徽省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名录”,是农业部宣布的国家级遗传资源。该县在胡门村重点培育了占地50亩的黄山黑鸡保种场特色养殖业基地,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目前累计投资4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厂房、孵化室、检疫室、饲料加工车间等2300平方米,年孵化量达20万羽,商品鸡市场供应量达15000羽。同时组建了黄山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提供优质鸡苗等方式,带动全县其他乡镇饲养黑鸡,目前已有7个乡镇16个点规模化饲养黄山黑鸡8万羽。

新闻链接: 2014年,黟县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9元,增长10%。

·田海英·

新闻推荐

抓特色产业抓技改创新抓园区设施黟县“三轮驱动”加速工业发展

本报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困难较多的局面,黟县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抓特色产业、抓技改创新、抓园区设施“三轮驱动”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该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实现规模...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