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听潘小平谈影视伦理

黄山日报 2014-12-26 10:55 大字

□ 黟县 朱来平

在省城学习。教学计划上列出的那天下午是“读书会”。没有去之前,不知道“读书会”是咋回事。一到指定地点,才晓得“读书会”实际上类似文化讲座。那天的“读书会”主讲者是潘小平女士。

潘小平是安徽省著名作家,曾任《清明》杂志副主编,《安徽文学》执行主编,现为安徽文学院院长、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创作勤奋,作品很多,业绩颇丰,已发表论文、散文、纪实文学、影视文学、小说约780万字。而她的《皖赋》、《美丽的村庄》、《潮起江淮》等诸多作品当中,我却只读过她的《文化徽州》这本书。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还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在现场一睹作家风采,聆听她的讲座。

生活,总有许许多多的偶然。

在这个“读书会”上,她没有谈与文学相关的理论和创作,比如什么小说啊散文啊诗歌啊技巧啊手法啊,而是谈中国的电影电视。文学是艺术,影视当然也是艺术,但这两种艺术门类,其表现手段大相径庭,其受众面也大不相同,因而文学和影视的区别显而易见。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身为资深作家的潘小平看来,影视和文学之间没有“山”隔着,它们有相通之处。影视,和文学一样,都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都有着立足时代、担负起教化的功能,都应该释放向上向善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谈影视,确实不该有什么隔膜。

她的讲座题目叫“透视文化繁荣中的影视伦理”。讲座一开始,她直言不讳地说,当前我国的影视市场可谓“内忧外患”:“内忧”,市场混乱,作品质量不高;“外患”,好莱坞大片来势汹汹。尤其是对近些年的一些影视作品只求吸人眼球得票房赚大钱而抛弃、践踏影视伦理,通过表现人的畸形性格、欲望来达到“征服”观众、满足人们窥私欲的庸俗低俗恶俗之作,她是不屑一顾的。她对一些影视作品和影视人的评说,虽是一家之言,但也有几分见地。

她说,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是只见场面不见人物。

在谈到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电视节目时,她的评价是,价值观有问题。

她说,张艺谋的电影人生道路,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开始走下坡路。

她还以张艺谋为例,说,在一个浮躁而逐利的社会里,只能产生大众电影,而出现不了大电影。

她说,国内电影缺乏当代性,而一些历史题材则被拿出来反复重拍。

这些都表现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内影视业现状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忧虑固然难免,但潘小平女士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讲演的末了,她借《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来表达他对包括影视在内的我国文艺事业未来发展的一种祝福和希望。

演讲结束,没等主持人致结束词,潘小平女士一脸笑容地问大家:有人有问题要提的吗?可以互动一下。接着,便有人发问了。潘女士风趣机智地回答了提问,引得笑声阵阵。

室外,冬日的阳光,到了傍晚时分,根本没有暖意了。在报告厅里,几百号人静静地听着潘小平女士的讲演,如沐春风。抑扬顿挫的声音,睿智激情的话语,还有,偶尔托起眼镜,凑近电脑的屏幕,然后点击鼠标,面含微笑地说,眼睛看不清电脑了,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随和,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新闻推荐

黟县“一事一议”项目紧盯农民生产生活

本报讯 462个公益项目投入资金2661.4万元,兑现奖补资1818.1万元,涉及农村道路、水利、文化、卫生设施、环境整治等多方面,惠及群众7.9万人,黟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民生工程已然成为美好...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