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黄山日报 2014-07-10 21:57 大字

题图:中心城区全景 詹强华 王亮礼 王金奎/摄□本报记者 闫冲冲 孙冯燕 李学军

编者按:黄山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源地。1979年,邓小平同志登临黄山,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拉开了黄山乃至中国旅游业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30多年来,黄山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实践“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征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引领安徽、示范全国和影响世界意义的发展之路。为纪念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视察黄山并发表“黄山谈话”35周年,本报从今日起开设“黄山牢记小平嘱托”专栏,系统报道黄山35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管理及民生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中国再次起步迈入生机勃发的历史新时期。全会召开半年之后的1979年7月,黄山迎客松迎来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他健步登临黄山,近观奇松巍峨、怪石嶙峋,远眺危峰耸立、云海翻腾,寄情神州大地。

7月15日下午3时,小平离开黄山之前,在观瀑楼会客厅召开座谈会,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和徽州山区经济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谈话”。

“这里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你们这里物产很丰富,你们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

伟人话语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35年来,黄山在小平同志“黄山谈话”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改革、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黄山特色的发展之路。今日的黄山不仅在国内打响了牌子,而且已经走向世界;今日的黄山市已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山区小城,发展成为中国旅游标志城市之一,并正依托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首个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市、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点、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六大战略平台”,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奋勇前进。

黄山感谢小平,黄山告慰小平,黄山人民永远怀念小平。

树立雄心壮志 打响黄山牌子

小平同志“黄山谈话”给黄山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从此,黄山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黄山开始了全新的旅程。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黄山的支点是什么?是谁给了黄山这个支点?35年前,小平同志给了黄山明确的答案:发展旅游。

1987年,徽州地区撤地建市。一个以林茶经济为主的偏僻山区,开启了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破冰之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黄山旅游一跃成为安徽旅游龙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前,黄山市拥有黄山风景区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两处世界遗产,其中黄山风景区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拥有国家A级景区54家,培育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展六大业态,形成了多品种、高品位、高密集度的旅游产业格局;有星级饭店80家,旅行社156家,各类语种导游员4300多名,旅游从业人员达26万多人,构建起囊括旅游六要素的多功能、多层次现代旅游产业体系。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3732.59万人次,是1979年的370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14.54亿元,以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半壁江山。

发展旅游经济,打响黄山牌子,昔日的“徽之黄山”如今已成为“世界名山”。5月27日至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黄山市举行,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168名代表参加会议。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评审高级顾问吉姆·桑塞尔等先后成为黄山荣誉市民。黄山市还与5个国外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与10个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或开展合作交流。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黄山因旅游而灵动,因旅游而精彩。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黄山市最大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创造“黄山旅游模式” 发展经验全球瞩目

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拥有两处世界遗产地,遗产保护中所承载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如何破解保护与开发的难题?

今年4月1日,黄山天都峰结束为期4年的封闭轮休期,重新对游人开放。在天都峰开放期间,黄山最高峰莲花峰进入封闭轮休期。“景点轮休”是黄山风景区的首创之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通过人工辅助促进自然修复,恢复受损的林木植被,改善“疲劳”景区的生态环境,这一举措受到国内外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 

轮休带来的效果积极而明显:黄山热点景点经过休养生息后,微生物丰富,动物种类增多、活动频繁,植物生长茂盛。黄山的森林覆盖率也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56%提升到84.7%,植被覆盖率达到93%。景区空气质量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等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制定的I级标准。

在旅游发展壮大的征途中,黄山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世界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把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35年来,黄山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出众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保护经验。

除了景点轮休制度,黄山还在全国率先编制风景区总体规划,组建全国首家高山防火水网。对54棵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对迎客松、黑虎松24小时专人看护,对“扰龙松”成功实施人工移植,这些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黄山风景区开创的分段管理等一系列环保措施,破解了一直困扰山岳型景区环境保护的难题,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摸着石头过河。黄山人牢记小平谈话,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探索出了具有黄山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黄山旅游模式。

1986年,黟县西递村村民挂起“西递旅游接待点”的牌子,开启了安徽农民办旅游的先河;1996年,“黄山旅游”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一支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实现中国旅游业资产运营到资本运营的“突破”;1997年,中坤集团获得黟县宏村旅游经营权……

以旅游为支点,黄山找到了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成功破解了“开山与养山”、“古民居的拆与建”等困扰发展的难题。35年来,黄山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7倍;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成为生态优质、环境优美的人间福地。

“以国际化的视野系统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重视与保育、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与交流、游客满意度提升与教育、社区幸福度增强与公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5月29日下午通过的《黄山宣言》,充分肯定了黄山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探索,认为是全球科学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拉奥在实地考察了黄山风景区后,认为黄山在遗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可供全世界遗产地学习借鉴。

夏日黄山,云蒸霞蔚,烟岚缥缈,独一处清凉世界。缅怀一代伟人,电影《邓小平在黄山》7月11日将开机拍摄。

3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黄山人民将永远牢记小平同志嘱托,锐意进取,扎实苦干,把黄山建设得更美好。

新闻推荐

黟县法院:“五位一体”推进信息化建设

今年以来,黟县人民法院强化“五位一体”举措,把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与法院工作结合起来,在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强力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审判管理精细...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