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徽州故里】徽州古巷

黄山日报 2014-04-18 22:00 大字

□ 休宁 汪红兴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题 记

挚爱乡村,尤喜漫步在古意悠悠、风情万种的古巷。

在徽州,一个外乡人若想深入了解这里的民俗风情,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开喧嚣,轻轻地踱进那些古巷。徜徉其间,一幅幅清新淡雅、儒风徽韵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烟雨朦胧,桃红柳绿之时,更惬意。

古巷像是一位腼腆的姑娘,撩开那云山雾罩的神秘面纱,最真实、最质朴的素面便凸显出来。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窃喜。历经时光磨痕,依然光洁的石板清幽清亮,仿佛是面铜鉴,照出天空、老宅的影子。

两列高高耸起、削壁而立的长墙,马头高翘,像是母亲在等候天涯游子归来,中间一条宽不盈丈的逼仄通道,裁出一方长长的天空,漏出一道金色的阳光,这就构成了古巷的骨架。

古巷是有灵性的。古巷兴于何时,难以考证,但古巷的年轮,就是村庄的历史。村落就像是一棵枝繁叶茂、擎天而立的大树,那么,繁华的大街就好比是树干,而巷弄就是那纵横交错的枝干,两边人家就是那密密的树叶。

富庶点的村庄,巷弄中会有穿针引线般的水圳,门前流水家家枕,溪水淙淙,弹奏着和谐悦耳琴弦,唱着古老的歌谣,年年岁岁。无意间,拐弯处,巷口墙角处,嵌着一块“泰山石敢当”的石碑,好似一位将军在守护着小巷的平安,日日夜夜,不避寒暑。

在徽州,大凡小城镇或稍大点村庄,枕山面屏环水,千年老樟树之下,鳞鳞青砖粉墙黛瓦之间,都会藏着弯弯曲曲的古巷。古巷中,那“东南邹鲁,朱子之乡”的文化气息会扑面而来,儒雅、庄重。在这里,或许没有石城南京的乌衣巷那般缠绵销魂,没有江城安庆的六尺巷那样名满华夏,但它有着东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约。戴着婺源甲路的油纸伞,走在西递宏村的古巷中,那丁香一样的姑娘,一定会邂逅的。

古巷或长,或短,长的数百甚至上千米,曲径幽深,一折又一折,引向深处,巷穷路尽,柳暗花明,如漫步在徽州区呈坎古巷,就有那番感觉;短的不过几米或几十米,一目了然,一览无余,如乡野小巷。不少巷弄是四通八达,“条条古巷通京城”,层层环绕,总能转到大街上去。还有的是一条死胡同,巷子尽头建一石门洞,装上小木门,白天打开,晚上锁上,以防盗贼奸人出入。

古巷冬暖夏凉,是遮风挡雨的避风港。小时夏日,人们都喜欢聚集在古巷中避暑,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沁人心脾。不远处往往有古井,是人们饮用及浣洗之地。更有婺源紫阳镇古巷的“廉泉”虹井,相传为朱熹回乡时所题,寓有“廉者不饮盗泉之水”之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古巷中,居住的人家往往有贫富贵贱、高低雅俗之分,有的赫赫有名,有的寂寂无名;有的是阳春白雪,有的是下里巴人;有的雅俗共赏,从那巷名就可以看出——有以姓氏命名的,如刘家巷、苏家巷;有以典故命名的,如状元巷、进士巷;有的寄寓美好的寓意,如冬青巷、万年巷等。

我家乡的双溪古镇,就有两条泾渭分明的巷弄,上街的一条叫水巷,从河边蜿蜒到山脚,宽大的青石板,住的全是商贾名流,名门大户,以汪氏为主,巷里出过不少进士、举人,还有宰相府呢。大多人家为八字大门,黟县青门框,朱红对联,铜环铁扣,门楼上嵌着徽州砖雕,刻着花鸟草虫、戏曲人物,栩栩如生,里面是匾额高悬,深宅天井,雕梁画栋,假山鱼池。早先进进出出的,全是腰宽体胖,肥头大耳,绫罗绸缎的公子小姐,现在这些人的后代,大多移居城市了。而下街则有条巷叫牛屎巷,一听这名就知道,在那条泥泞的古巷里,住的全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粗布褴褛,杂乱简陋的房屋里,养着猪呀、牛呀,到处是臭气熏天,牛粪遍地,污水乱排,让人无法下脚。当然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徽州的每一条古巷,就是一幅世间百态、市井人情的社会风俗画。

蓦然走进千年古镇罗盘之乡的万安皂荚巷内,春雨潇潇,循声访古,发现巷内有一私塾。孔圣人的匾额下,长条课桌边,遥想百年前,几个孩童在咿咿呀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吴尔宽老先生正襟危坐,瓜皮长辫。这里面就有个“小行知”,这位后来成为伟大的平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就是从这古巷中走出大山,漂洋过海。

款款步入大鄣山脚下婺源理学之源的沱川理坑村,在那窄窄的回肠古巷中,府第相连。不经意间,察觉那座貌不惊人、斑驳破败的古屋,竟然是“天官上卿”府第,再过去一户普通民居竟然是“司马第”。你才会确信,徽州确实是一方卧虎藏龙,人才辈出之地。

古巷就像是一个迷宫,让你感到神秘,又害怕。记得小时,晚上曾经多次坐船,去对岸的和村看电影。和村古时是个码头,有“七省通衢”之称。那里店铺林立,古巷众多。虽只是一河之隔,但我很少去。看露天电影去的时候,天色尚明,一般跟着大人们去。也有几次我一人独行。有一次散场时,天空乌黑,随着人流乱走,走着走着,发现方向不对,又转回头,结果竟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总也转不出去,钻进了人家菜地,急得是六神无主,嚎啕大哭。好在有位阿婆,听到哭声,闻声解围,牵着我,把我引向回家大路,我才破涕为笑。

如今古巷是日益窘迫,人们都在追求高大洋、奢浮华,因为原有的古巷道路狭窄,进出车辆不便,人们开始拆毁拓宽,或者外迁,人家越来越少,有的是长期铁将军把门。渐渐地古巷多了些残垣断壁,但即便如此,仍不失其原汁原味。

今年初春,去了趟黟县南屏村。这个桃花源里的古村落,号称72条巷,36眼井,人灶千丁,至今徽派建筑还保留着当初的风貌,成了著名的影视村。人们喜欢去南屏,往往对村庄的古祠堂“杨家染坊”感兴趣,而我却觉得那些古巷,让我找回了童年的感觉,当年我外婆的村庄,率水岸边的霞瀛村也是如此。时光在这里停滞,光阴在这里驻足。那仄仄的古巷中,庄户人家贴着红红的对联,喜庆吉祥,雕花的老宅中,天井下厅堂里,不时飞来阵阵的笑声。这一切充满了烟火味,让我着迷,让我兴奋。在那青石板铺就的古巷中,拐弯,拾级,下坡,再一折,走着走着,竟然找不到出口。那里条条古巷非常相似,让我迷了路。黄昏时分,暮霭渐起,恍惚中仿佛梦见了天青与菊豆在古巷中奔跑携手的身影,那大片的红,大片的黄,让人眩晕;天色渐黑,急着赶回,可转了几个来回,问了几次当地村民,才转了出来。事后想想,竟觉得意犹未尽。

在古巷中徜徉,仿佛穿越时光,历经风尘,让一颗喧嚣、浮躁的心,变得宁静淡泊,仿佛停泊在温暖的港湾,一任岁月流转,意韵依旧。

繁华谢去的徽州,一如耄耋期颐,红尘褪去,宁静与安详,青苔斑驳的古巷更显悠长悠长。这是最真实的徽州,充满着烟火味的徽州。

朋友,如果你真心想去寻觅那一分儒雅与诗意,那么就请你遐思在徽州古巷。

新闻推荐

精心照料瘫妻29载不离不弃谱写真爱

1 3 2图1 4月17日,王时期(左)在家中给瘫痪的妻子蒋秋香梳理头发。图2 4月17日,王时期(右)在家中给瘫痪的妻子蒋秋香喂水。图3 4月17日,王时期在黟县碧阳镇丰梧村采茶。因为...

黟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