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宣传政策推广技术促进增收市农机部门热心服务“三农”

黄山日报 2014-04-22 11:44 大字

本报讯 记者祁俊报道 正值春耕、采茶的农忙时节,在徽州区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偌大的仓库里,插秧机、水稻收割机、耕作机等各种农机具、配件一应俱全,通过土地流转耕作着1000多亩农田的胡林飞介绍起这些凝聚着市区农机技术人员汗水的“宝贝疙瘩”来如数家珍:“正是有了这些农机,才让我这个种田大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今年以来,全市农机部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买得起”、“用得好”、“效益高”农机的议题,通过开展“六送六提高”和“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年”等系列调研服务活动,全力服务“三农”经济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户对新型农机需求越来越强烈。为确保让更多农业经营主体“买得起”,市农机部门在展开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实用、高效、价廉并且适合黄山山区耕作的农机具,通过多次举办现场演示会等模式,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宣传发放购机补贴等相关政策,确保农民买得起机、买放心机,足额享受政府补贴。各级政府还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用于茶叶、菊花、竹笋加工等特色产业的机械化发展。(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目前黄山市茶机对茶产业贡献率达45%以上,农机对菊产业贡献率达35%以上。

在黟县屏山村租赁流转了1270亩土地进行种植的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海波今年已投资500万元用于农机购置,他介绍说,目前公司已买了4台插秧机,2台油菜和水稻的联合收割机,8台油菜和稻谷的烘干机。除了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县里还有扶持奖励,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现在公司农业生产从育秧、耕地、插秧到收割、烘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通过全程机械化每亩可以节约成本300多元。

为了保证购买农业机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用得好”,尽快掌握农机性能,全市农机部门在把好农机源头准入关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鼓励厂商开展“套餐式服务”,在农民购机的同时,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引进全国知名农机企业,依托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农机“健康”工作,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全市农机部门借助资源开展“保姆式服务”,不断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完善和发展以大户、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农机原值30万元以上农机大户已达1300户,合作社120余家。被称为“轮椅上的茶商”的曹永利经过多年的打拼,今年在机械化、清洁化生产茶叶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新上两条茶叶加工生产线,实现了机械化到全自动化的茶叶加工新跨越。谈起农机部门提供的服务,他赞不绝口:“从挑选机型到决定购买都是农机局技术人员全程跟踪的,还经常来指导使用方法和保养。现在一天能加工鲜叶4000斤左右,使用效果很好。原来5个人劳动强度比较大,现在3个人操作就足够了!”

“瞄准”农机有“钱途”。近年来,农机化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土地流转步伐,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也加快了劳动力转移,促进效益多元化。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黄山市茶叶加工95%以上实现了机械化,黄山贡菊、竹笋、食用菌等烘制加工技术及设备也日益普及,全市农民因农机化人均直接节本增收102元。

新闻推荐

黟县“局长办事日”走近群众接地气

本报讯 黟县结合当前教育实践活动,在具有为民服务行政审批权限的县直单位中开展“局长办事日”活动,通过“一把手”亲自参与为民服务工作办理,践行焦裕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精神...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