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黟县:让文化迸发活力

黄山日报 2013-10-12 12:18 大字

□ 本报记者 闫冲冲

夜幕降临,青山环绕的奇墅湖水面,五彩斑斓的灯火闪耀,高空特技、高台跳水、时尚跑酷等接连登场,强烈的视觉效果与冲击力让中外游客尽享《宏村·阿菊》的缤纷魅力。

同一时段,在遍布黟县城乡的大小广场上,众多居民也随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乐在其中。金秋十月的夜晚,聚焦千年徽文化浸润的黟县,不同韵律的文化风景交相辉映,展现出这座县城的独特风采。

不言而喻,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活力所在。近年来,黟县放眼国内外,充分保护和利用传统与现有的文化资源、文化遗存,举全力发展文化旅游、影视文化、演艺文化、非遗文化、群众文化、文化艺术品生产等,文化产业正成为黟县加快发展的新引擎。

文旅融合 彰显活力

在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黟县卢村景区十分热闹。由当地村民表演、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雉山凤舞”着实吸引中外游客眼球,让古老的村落欢动起来。

“我们挖掘地方民俗特色,以卢村为试点展开,逐步实现每个古村落景区有一台民俗表演,让静态的古村落观光游与动态的民俗体验游结合起来,给游客不一样的感受。”黟县文广新局局长金忠民说,游客对“雉山凤舞”的反响很好,除了大型实景剧表演《宏村·阿菊》外,这也将是黟县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古老徽文化与现代旅游碰撞,让黟县星罗棋布的古村落演绎出诸多精彩,独具魅力的演艺文化竞相发展。而全省首个影视基地黟县秀里影视村别出新裁,影视创作、徽文化保护和传承与现代旅游发展融会贯通,诠释黟县影视文化新发展。

“秀里影视村正进行二期项目施工,将建设大户人家群、大祠堂、小花园、秀水古街、古戏台等,并创造条件建设摄影棚,丰富影视村内部设施、拓展功能。”秀里影视基地负责人余亚徽介绍说,去年秀里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次,今年有望再突破,下一步将以影视村为平台,集聚人气,吸引更多艺术家、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

不仅仅有拍摄过电影版《武林外传》的秀里影视村,南屏、宏村等古村落也备受海内外众多电影电视制作人和导演的青睐,黟县成为知名的天然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卧虎藏龙》、《菊豆》等上百部著名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也把黟县的风土人情一次又一次搬上荧屏,传播到海内外。

“这些年,黟县除了影视文化、演艺文化,以摄影节、百佳摄影点为平台发展起来的摄影文化和以古村落、古民居为载体而起的艺术写生文化也在逐步壮大,带动了整个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金忠民表示,仅艺术写生这一项,每年来黟县的师生近30万人次,全国有几百家院校在此设立基地,一批写生接待中心、文化主题客栈也走俏。

文化兴,旅游兴。伴随着文化热潮在古黟大地涌流,文旅业已成为黟县品牌特色,彰显无限活力。

文化产业 蓬勃发展

“十几年前,我这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小打小闹、赚不了大钱。现在搬进了园区,步入企业发展轨道,产品销往国内外,一些数量较大的订单也能接了。”(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王黟生是黟县莲花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企业坐落在渔亭镇工业区内,见证了黟县十几年来以文化工艺品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作坊演变成为现代文化企业的历史变迁。

曾几何时,以竹雕、木雕、砖雕、石雕等为主的传统手工作坊在黟县遍地开花,映射着该县徽州雕刻发展的繁荣与兴盛。而如今,往园区集聚,成为工艺品加工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县里完善软硬件服务,积极引导传统手工作坊进入园区,拓展发展空间。同时吸引其他加工类文化企业入驻,努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金忠民表示。

近年来,黟县利用独特的旅游文化,深入发掘四雕文化,加速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一批如莲花斋、金星工艺、艺海竹雕等以徽州雕刻为主的文化龙头企业异军突起,与传统手工作坊齐头并进,成为黟县文化产业发展新气象。目前该县已形成四大类、1200多个品种的四雕文化旅游商品系列,年产值2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古老的徽州工艺焕发出新活力,蕴含徽州文化符号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也实现了工业量化生产。

文化惠民 群众乐享

刚过去的盛夏,一场在碧阳镇举办的广场舞大赛成为黟县各乡镇群众展现舞姿的舞台,吸引了17支参赛队伍、近千名群众参与,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

这是近年来黟县发展群众文化的一个缩影。该县充分发挥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作用,下乡上门指导农民自办文化,培养群众文艺骨干,成立舞蹈队、腰鼓队、歌唱队、铜管乐队、农民剧团等文艺团体。全县涌现出常青乐队、碧山乡土黄梅剧团等20余个民间文艺团体。

此外,该县认真实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把传统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和展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点,发扬光大徽文化。截至去年底,该县申报成功省级非遗项目6个、省级非遗传承人8人,包括徽州楹联、徽州祠祭、余香石笛、彩绘壁画、手工制麻等,并建成万春艺术馆、徽派建筑馆、民间工艺博物馆、徽州楹联馆等,引进社会资本的文博产业蓬勃发展。

新闻推荐

汪志和的种菜经

古铜色的脸庞见证了长年的风吹日晒,浑身上下浸透着现代农民特有的精明、踏实和肯干,让人印象深刻。他就是黟县碧阳镇马道村种菜大户汪志和。今年35岁的他,却已有15年的种菜经历。马道村江...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