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化·人】君子怀德爱吾庐

黄山日报 2013-08-30 12:25 大字

□ 旌德 方红学

汪悫兄与我属于陌生却谈得来的道友,他居于屯溪,我在旌德一隅,多数交流,仅靠网路上的一方顽石。汪悫兄谈吐真挚,与之气味相投,对艺术的见解也颇多共通之处,彼此交谈甚密。

汪悫兄与我同岁,他出生于黟县,篆刻大家黄士陵之重外孙。汪悫儿时开始学印,取法外太公黄牧甫,并借鉴秦汉印,可谓“印外求印”浸润于此多年,功力斐然。其篆刻刀锋硬朗,布局大气,曾为许多名人治印刻章,也有众多名人为其题词留念。汪悫兄边款单刀直入,刚劲有力,有如斩钉截铁,书法家胡云对其有“黄山单刀第一人”之称谓。

因家学渊源,汪悫兄儿时接触篆刻,倒也是自然而然之事。虽然痴迷于篆刻,但是想要买块印石也是难事。那个时候条件不允许,无奈之下,他常以山前房后或者小溪边的青石作为材料,“临摹外太公的印谱,居然鼓捣了整整一套,让自己激动了好几天”。

这些年来,汪悫篆刻用的印石已有十几吨。出于对篆刻的狂热迷恋,他多年前移居屯溪老街,靠刻印营生,这对他来说,也是人生的转折。由此结识了书画界的众多道友,眼界从此开阔。在屯溪的日子,起初并非顺风顺水,也是几经周折。沿途路斜,并未磨灭他对艺术的探索,反而愈久弥坚。

在汪悫兄的篆刻创作中,强调以书法为根基,印风偏重于写中求工,工中有写,亦工亦写。观汪悫作品,白文偏向于黄士陵,一些边栏喜借用西夏印范式,别出心裁;朱文取法较杂,入印文字不拘,主张一切为印面艺术效果营造,努力做到既深入传统,又把握时风。这是任何一个成功艺术家所不能避免的,“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近段时间,汪悫兄作了新的探索,取甲、金参古玺做圆朱文,其中变化明显。这是汪悫兄求变的先声。

欣闻汪悫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篆刻传承人,近年来作品入选“黄山五福杯”书法大展、省第五届篆刻艺术大展等一系列重大展览,可喜可贺。

艺术是心灵的闪耀。汪悫兄生活质朴,与艺术为伴,在这样浓淡虚实中,一个个平凡的日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综观其作品,追求风格的全新,与古贤拉开距离,逃脱古人窠臼,是他面前需逾越的荆棘。当然,打造自身独特印风,也是每个印人立足印林的根本,这其中会有痛苦纠结的裂变与艰辛不懈的探索。

汪悫兄鬻印为生,篆刻既要适应大众审美,又需呈现艺术高度。其可谓在夹缝中求生,从艺之艰由此可见一斑。

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相信他在徽州这片人文深蕴的土地上,能开出美丽的雪莲花。

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碧阳镇倡行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讯 为积极推动第三届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黟县碧阳镇大力倡行志愿服务活动。该镇动员干部职工、学校师生、社区居民、青年团员等各类人群加入志愿者队伍,主要围绕县城文明、中...

黟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