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史为鉴读徽州

江淮时报 2013-06-18 09:37 大字

当徽州的文化价值今天被人们认识,成为一个品牌时,作为研究徽州和徽文化的学者,我们更应冷静分析徽州的昨天和今天,总结徽州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敢于找出徽州发展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以史为鉴。

全面科学地解读徽州

其一,中华的优秀文化举不胜举,光安徽就有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徽文化三大文化圈。它们既各有自身的特色,又有兼容性、过渡性和互补性。因此,我们对各种优秀的中华文化,都应尊重和共融,努力吸收其精华,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切不可唯我独尊,排斥其它优秀文化。

其二,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果不认真鉴别,囫囵吞枣,对今日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无好处。这一点,恰恰是为不少人所或略的。我们认为,采取历史批判的精神去总结、认知徽州历史和徽文化,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她的繁荣。

分析徽州文化的不足,我们认为可以用五点来归纳。

一是徽俗重宗法,聚族而居,姓各有祠,“绝无一杂姓搀入者”。这种过分宗族化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为了家族宗族利益,为了争风水,争龙脉,“一人争之,一族争之”。这种宗族势力的强权很大程度上恶化了徽州农村的社会生态环境。

二是徽州古代是个讲门弟讲名分的地区,儒家的封建门弟观念根深蒂固。这种封建门弟名分观念,固然对维护家族统治权威有利,但有失公平,而且遏制了人才的发展,限制了年轻人婚姻自由,没有人文关怀。尤其对妇女的精神控制和道德控制更为严厉,非常不公平。

三是徽商在外发财后,积累的大量财富主要有两方面投入,一是在家乡建祠堂、住宅、书院、庄园及修桥补路等;二是在外消费,甚至是奢侈性消费。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显然不足。

过度的消费,使徽商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受到影响。尤其是到了清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已大肆进入中国,但一些徽商却毫无紧迫感,“惟娶妾、宿妓、争讼,则挥金如土”,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把大量的金钱花在生产之外的消费上,致使在今后激烈的竞争中屡屡败北。

四是过分重视家族亲友的商帮作用,不重视建立抗风险的新型管理模式。一旦业主破产,其它人也不能幸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管理体制根本无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有限责任的新型管理体制抗衡,充分表现了封建商业的落后和短视。

五是过分重视程朱理学,不重视创新和挑战不合理规范。徽州作为程朱阙里,对理学特别是朱子的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徽州对朱熹的崇拜比任何地方都厉害,“胜于他郡”,今天的学者也要充分认识程朱理学中的负面影响,如对徽州造成的封闭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敢创新的影响,对我们在新形势下重振徽州雄风,发展徽州经济,十分必要。

把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徽州的辉煌已成为历史,我们不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过日子。今天振兴徽州的重任无疑落在新一代徽州人身上。

其一,必须探索新形势下的徽州经济复兴之路。

如果说过去徽州靠走出山门经商致富,那么,今天振兴徽州经济,仅靠走老路显然不切实际,而必须顺势而为,重点发展以旅游休闲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

当世界经济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进入以新能源和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经济时代,当中国经历了温饱时代正向小康时代迈进转型,一个新兴的产业向我们走来,这就是休闲产业的发展,她将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新的活力。

如果说古代是徽州人走出山门,经商创业打天下,那么,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吸引各方游客走进山门,来到黄山和徽州旅游休闲。这不仅因为过去的徽州、今天的黄山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更有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

其二,必须提高广大群众对徽文化传承利用的参与度。

过去的徽文化研究,多在学者的书斋里进行。其实,徽州文化是徽州先贤和广大百姓共同创造的,徽州的建筑、民俗、戏曲、工艺、技术等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广大群众是徽文化的受众者也是传承者、弘扬者、实践者。

为此,要更好地弘扬和发展徽州文化,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专家介入与百姓参与的关系。没有专家的努力,徽州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是不可能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但是,专家毕竟是少数,力量是有限的,而民间大量的徽文化爱好者、研究者,他们所做的研究、普及、推广工作,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某些方面可以弥补专家的不足。任何文化,没有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肯定只能是曲高和寡。

二是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有些同志把保护和开发对立起来,一提开发就认为是破坏。他们认为徽州文化遗存,只能封闭圈养保护,不宜开发为旅游资源,否则就有损于古文化遗存的安全和完整。而恰恰是宏村、西递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迎来了四方宾客,旅游的兴起,不仅使当地农户认识了古建筑的价值,更使他们有了保护的收入。现在这些村子的古建筑都得到很好的维修,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对优秀的中华文化,比如,对徽派建筑,我们必须把它的精粹、把它的魂保留好、传承好,但同时也允许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创新。在传承精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徽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永葆生命力。

四是处理好全面保护与重点培植的关系。徽州文化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但必须分类指导,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明确分工,以求得更好的保护与利用效果。比如,利用典籍史料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应以专家学者介入为主。如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商、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等,要分门别类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学术理论总结,既给历史留下宝贵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又给今天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对徽州的非物质文化精粹,如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三雕、文房四宝等徽州工艺技术方法,不仅要进行挖掘抢救性研究,还要培养出继承创新的专门人才,有的可以申报专利,把遗产化为经济效益。对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地方戏曲等,则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整理利用,尤其是那些濒临失传的戏曲、健康民俗等等,要进行大力抢救。

其三、必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研究与弘扬徽州文化不能满足于只做故纸堆的文章,开少数人参与的学术会,而对现实问题不予关注,甚至为了怕矛盾而回避。当前,我们认为要急需解决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必须解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行政区的统一问题。复名徽州,绩、婺回归徽州,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行政区的统一问题,对徽州品牌、徽州文化的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必须解决黄山地名混乱的问题。大黄山市成立后,遇到一个令旅游者困惑的问题,就是三个“黄山”地名的混乱。

外地旅行者往往对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的区别不甚明了,要解决这个地名重复的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忍痛割爱,专名专用,依法解决。

三是加强对黄山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我们过去偏重于黄山的自然风光宣传和推介,而对黄山文化价值研究宣传不够。

黄山文化的内容很丰富,从黄山山峰、水系的命名、黄山的历史管理以及黄山的轩辕黄帝文化、历史遗存、宗教、书画、文学、传说尤其是名人歌咏黄山的诗词文章等,都是黄山文化的精粹。黄山的山史,就是徽州开发开放史的一部分。没有徽州文化的大背景,联合国也不会将黄山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对黄山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都要一样重视,一样保护和开发利用。要把黄山文化作为徽州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让黄山文化脱离徽州文化这个母体,使黄山文化成为徽州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四是要从立法上解决徽州文化保护的一些具体问题,为徽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要强化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领导责任,把徽州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目标进行细化,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对保护利用不力的,要追究行政甚至法律责任。

作者简介:

余敏辉,男,安徽黟县人,省政协委员,民进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民进安徽省委常委、淮北市委主委,淮北师范大学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淮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屯安东,男,安徽黟县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徽州文化学者。

新闻推荐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本报讯 连日来,安徽省各地政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推动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芜湖市政协10月24日,芜湖市政协举行中心组(扩大)会议,集...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以史为鉴读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