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往事重提还咯噔

黄山日报 2013-05-16 14:07 大字

卢百平

上世纪90年代末,黄山日报在新一轮改版扩版过程中,将原来的“星期刊”改扩成“天都周末”。既然改了版,不说非得来个脱胎换骨,至少在形式上也得来个改头换面。于是,新组建的编辑部我们几个人,就都动起了脑筋。作为一版编辑,我也想在版面形式上有所突破,栏目的设置上有所创新。现在回忆起来,有两个栏目印象比较深。

一个是摄影作品赏析的叫“百平点评”。每期选登一幅摄影作品,同时配发一段赏析文字。文字是用长短句的形式写的,味道像词,但不依词牌格律,可以随意铺陈。这个栏目在当时很是受到一些爱好摄影的和爱好诗词的读者关注,以至于现在一些朋友见面,还当作绰号戏称我“百平点评”。栏目办了一年多就停了。原因不外有两,一是好的照片来稿不多,版面难以为继;但这还不是主要因素,主要的还是一次偶然的寒暄。一次在摄影作品评选活动上碰到一位多年不见的摄影朋友。朋友见面就说,“百平点评”,我每期都认真看的。我提个意见,照片大都一般,没你文字“点评”的那么好;不过我文学水平有限,不能全读懂。我们黟县倒是有一个老先生很爱读,说你选配的那些宋词解说照片很有味道,很贴切。我解释说,那不是宋词,是我写的长短句。他说,原来如此,那老先生还言之凿凿地说是宋词原篇,他熟知,读过的。我心里“咯噔”一下,哭笑不得,怎么会这样呢?也罢,就此打住吧。

另外一个栏目叫“天都杂谈”。这个栏目我们设想要办得平实而有深度,用平常语言说平常事,道平常理。开办之初,有零星来稿,都不合意。不合意就绝不能用,一用,就等于作了用稿告示,哦,编辑部喜欢这类风格的文章,那就麻烦了,你想纠都纠不过来。怎么办,当然是自己先动手干起来,叫示范效应,风格引领。一段时间下来慢慢奏效了,但仍然感觉有点压力。那天一早上班,心里想着今天版面该发排的事,“杂谈”稿件尚未着落,心里不由咯噔一下,骑着自行车过桥,车轮也咯噔一下,心想,每天上下班过这桥,总是咯噔咯噔的,这桥也该修修了。到了办公室,泡了一杯茶,就动手,一篇《咯噔咯噔过桥》一气呵成。文章见报后,很是一番热闹,休宁作者寄来了《咕吱咕吱进村》,歙县作者寄来了《轰隆轰隆打雷》,本报资深编辑陈万里也来助兴,写来《哗啦哗啦下雨》,这些从身边眼前说事的朴素文字相继发出来,很是有了一阵关注民情关注民意关注民生的小气候。不过,也有遗憾,作者读者们反应热烈而迅速,相关部门反应却相对冷漠而迟缓,过桥还咯噔。约两周后的一天,办公室同志告诉我,有关部门来了一份函,大意是说你们文章说修桥补路用水泥,我们应该是用沥青的,所以这桥是没法修的。我心里不由一咯噔。文章本意是说桥面接缝处的残缺,给行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修补一下用工不多,用料也少,“三五包水泥足矣”,而对于路人来说则利莫大焉。不料这个细小的常识性错误,却铸成一个大大的把柄,他不修了,你奈他何?骑车咯噔过桥,心里就想,有错就改,我该主动,万不能僵持这里误了修桥的事。到了办公室,泡了一杯茶,就动手,一篇《我公开检讨你快快修桥》一挥而就。我说,是我错了。我小时候也犯过同样的常识性错误。一次身体不舒服去看医生。医生问哪不舒服?我答,感冒了。医生一脸不屑:你怎么就知道是感冒?我说头痛咳嗽流鼻涕。医生强按着不满耐着性子教训我,头痛咳嗽流鼻涕原因可能会有很多种,这只是症状,医生要诊断以后才能作出结论。你说感冒了,就是已经下结论了,还来看什么医生?我哑口无言,对自己的无知羞愧。所幸的是,这位认真脾气又大的医生最后并没有因为我说错了话而拒绝给我看病。我至今还记得那可敬的医生姓陈。我说,陈姓医生的可敬之处,还是那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有趣的是,文章写出来正准备发排那天,骑车过桥,不咯噔了。一看,桥面修好了,再看仔细啰,果然是沥青。文章不能发了。当时写此文,公开道歉,还是要点勇气的,但为了桥,值;现在文章没发白写了,也因为桥,更值。

新闻推荐

人人都是文明形象处处都是和谐环境黟县全力提升城乡文明指数

本报讯  从清澈见底的流水,到洁净整齐的街巷;从绿意盎然的乡村,到文明和谐的社区;从市民素质的提升,到文明习惯的养成……黟县以中心城区、景区景点、美好乡村中心村为核心,坚持不懈推...

黟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往事重提还咯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