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史闲谭】走近孟子

黄山日报 2012-06-01 15:12 大字

□ 黟县  朱来平

现代读书人,没有不知道孟子的;古代读书人,没有不研读《孟子》的。《孟子》是一部了不起的经典。从它问世至今二千多年,到底有多少人诵读学习过、研究思考过,虽然无从统计,但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如果把《孟子》列为自古以来中国最畅销、拥有读者最多的图书之一,恐怕没有人不同意。古代,许许多多的书生尤其是宋以后的读书业儒者,从中受到教益进而获取功名;封建统治者们更是从中汲取智慧以求治国安邦。《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早在汉代文帝时就列为博士科目。宋朝时候,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朱熹又将它与《论语》、《中庸》及《大学》并列为“四书”。《孟子》虽是“四书”之一,但其内容实际上占了“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成了封建科举制度下的重要教材。这无疑对《孟子》思想的流传和发扬光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武力和英雄的时代。先此之前的春秋五霸的不凡业绩让孟子时代的人特别是为诸侯国的统治者们津津乐道,纷纷效仿。许多国君都试图通过武力征服来实现强国美梦,重现霸业辉煌。所以诸侯之间争战不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致使百姓“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孟子目睹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忧心忡忡。然而并没有彻底失望,他胸怀一颗仁义之心,身注一股浩然之气,独立特行,始终不渝地宣扬自己那与当时社会主流格格不入的“仁政”、“王道”。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孟子周游列国,先后到齐、宋、滕、魏、鲁等国,游说诸侯。他每见到一个国君,都反复讲仁政的好处,所谓“仁者无敌”,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分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他十分看重民众的作用,“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在孟子看来,统治者的职责就是为民造福,特别是应该为百姓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因此提出“制民之产”的思想,即主张以“恒产”来求得百姓之“恒心”。还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如果一个君主不顾百姓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予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由于孟子的“仁政”观点更多地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因而不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也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当他知道国君们无心采纳他的主张,无意重用他时,他决不附和迁就权贵,而是怅然离开,表现出伟岸、傲然的大丈夫气概。孟子经过数十年的艰辛游历,始终没有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国君,使得他“济天下”的心志无处施展,便回到家乡,“独善其身”,讲学授业,著书立说。

孟子的思想被浓缩在他的著作里面。《孟子》一书闪烁着哲理和睿智的光芒,历久弥新。即使是在今天,他的许多观点仍然掷地有声,显示出鲜活的生命力。

在生命个体的精神品格上,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为了“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孟子所推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标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它作为格言传诵至今。这早已成为了一种品位绝高的精神养料,一直激励并滋润着后人。

新闻推荐

黟县“村企联姻”促和谐

本报讯 黟县在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活动中,积极探索村级党组织与企业联姻共建模式,通过联姻共建推动园区企业兴旺、带动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联出了一片和谐新天地。黟县渔亭镇工...

黟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