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浓墨重彩勾勒新农村
虽受年初低温天气影响,但黟县许多果农依然减产不减收,碧阳镇石村村民胡跃平家桃李收入近万元。在与笔者交谈时,喜悦之余,不禁啧啧赞叹新农村建设的好政策……近年来,黟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犹如缕缕春风,滋润着广大农民的心田。
抓建设促提升 让农村环境靓起来
“水泥路通门前、自来水进厨房、做饭照明用沼气,村落干净又文明,路灯亮自太阳能。”在宏村镇龙江村,村民卢顺信向笔者讲述了新农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
该县采取多种筹资渠道,加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实施以“清垃圾、清污沟、清路障、改路、改水、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为内容的“三清六改”工程。完成通村公路硬化276公里,全县66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修建75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2.35万人饮水问题,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95%。
该县大力推广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炉、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200多口,配套“三改率”达75%,推广高效生态模式1000余户;完成养殖小区、中小学、敬老院等小型沼气环保工程近30处,创建“千池乡镇”3个、“百池村”35个、省级生态能源示范村1个。
抓产业促增收 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让广大农民的口袋鼓起来。该县紧紧围绕茶叶、竹业、蚕桑、果蔬、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2009年,更新改造高效生态茶园4000亩、新增和更新改造桑园1000亩、发展商品蔬菜200亩,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5858元,同比增长16%。
为保证农民增收,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该县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全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家。此外,黟县坚持把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提升森林旅游品牌和效益作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构建全国旅游经济强县的重要举措,着力做好森林旅游文章。目前该县森林旅游生态景区有木坑竹海、五溪山森林公园、美溪打鼓岭、三十里画廊黄姑河、桃花源长廊、五里深冲采摘等10余处,全县年内森林旅游达到80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280万元。
抓招商促项目 让农业发展后劲强起来
该县积极实施安徽省茶产业“241”振兴工程和黄山市茶产业发展“双十”工程,通过项目实施促进茶产业发展。在碧阳镇深冲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00亩;在宏村镇宏村建百亩示范片一个,以增强无性良种高产高效示范茶园带动作用,促进全县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建设清洁化茶叶加工厂,提高茶叶清洁化加工水平。目前,全县已有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98家。其中加工量在750吨以上的规模茶叶加工企业4家,获QS认证企业6家。同时,该县还以新农村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示范村产业基地建设、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等四大项目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抓乡风促文明 让农民精神家园充实起来
“以前,村里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就少有其它活动。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其它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多了!”谈起现在的生活,西递镇农经文艺协会的负责人胡爱仙乐呵呵地告诉笔者。近年来,该县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组建民间文艺队伍,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经常组织县文化部门、科技部门、卫生部门等开展“三下乡”活动,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乡风文明。今年全县新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8个,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汪 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连日来,各联乡单位深入村组一线指导、督促乡镇做好防汛工作,不断完善相关预案,积极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做足防大汛准备。 该县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宁可信其有、不...
黟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黟县这个家。